字词 | 巴塞尔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巴塞尔姆 【生卒】:1931—1989 【介绍】: 美国小说家。 生于费城。后定居纽约。参加过朝鲜战争。50年代中期任休斯顿艺术馆馆长。 60年代初开始发表作品。从小受现代艺术和法国现代诗歌的影响,大学时代迷上了存在主义哲学。 创作受法国荒诞派戏剧和新小说影响,是美国小说实验派的代表人物,被评论家称为“革新派”、“新小说派”、“后现代派”作家。儿童小说《稍有缺陷的火车》(1971),获1972年全国图书奖。短篇小说集有《卡里加瑞医生,请回来》(1964)、《不可言的习惯,不自然的行为》(1968)、《城市生活》(1970)、《悲伤》(1972)、《罪恶的欢乐》(1974)、《业余活动者》(1976)、《伟大的日子》(1979)、《六十个短篇》(1981,获1982年笔会福克纳奖)、《隔夜赴远地》(1983)等。作品篇幅短小,常用不连贯的小段,将叙述、议论、插图、表格等加以拼凑,隐喻晦涩,有“语言拼贴画”的谑称。也有一些作品运用传统的叙事技巧和超现实主义的黑色幽默相结合的手法,描写美国城市生活片断,反映普通人的悲愤、失意、孤寂的精神状态。中篇小说《白雪》(1967)和《亡父》(1975)影响较大。 前者对现代技术社会中人的思想变态和社会风尚进行挖苦和讽刺;后者写一个虽然活著但已是一具僵尸的父亲被19个孩子抬著穿过一座城市。有人认为被埋藏的父亲象征著传统文学。 此外,还有长篇小说《天堂》(1986)和《国王》(1990)。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