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川芎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川芎 中药名。 出《汤液本草》。为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根茎。又名:山鞠 地下茎呈不整齐的结节状拳形团块。茎直立、圆柱形,中空,表面有纵直沟纹。 叶互生,2~3回单数羽状复叶,小叶3~5对,边缘又作不等齐的羽状全裂或深裂,裂片先端渐尖,两面无毛,仅脉上有短柔毛;叶柄长9~17厘米,基部成鞘抱茎。复伞形花序生于分枝顶端,有短柔毛;总苞和小总苞片线形;花小,白色;萼片5,线形,有短柔毛;花瓣5,椭圆形,先端全缘,而中央有短尖突起,向内弯曲;雄蕊5,与花瓣互生,花药椭圆形,2室,纵裂,花丝细软,伸出于花瓣外;雌蕊子房下位,2室,花柱2。 双悬果卵形。分布四川、贵州、云南一带,多为栽培。 本植物的苗叶(蘼芜)亦供药用。平原栽培者以小满后4~5天收采为佳,山地栽培者多在8~9月采收。 将根茎挖出,除净茎叶及泥沙,洗净,晒干或烘干,再用撞笼撞去须根。根茎呈不整齐结节状拳形团块,长4~8厘米,直径4~5厘米。表面深黄棕色,有明显结节状起伏轮节,上侧有很多圆形或卵圆形的茎痕,直径5~15毫米,作凹洼状,下侧及轮节上有众多根痕,作小瘤状隆起。质坚实,断面类黄色,形成层呈明显环状,随处散有黄色小油点。 有特异清香气,味苦。主产四川(灌县、重庆)。 云南亦产,称作“云芎”。川芎:拣去杂质,分开大、小个,用水浸泡,晒晾,闷润后切片,干燥。 酒川芎:取川芎片用黄酒喷洒均匀,稍闷,置锅内炒至微焦为度,取出放凉(每川芎片100斤,用黄酒12斤8两)。 味辛,性温。 入肝、胆经。行气开郁,祛风燥湿,活血止痛。 治风冷头痛眩晕,胁痛腹疼,寒痹筋挛,经闭,难产,产后瘀阻块痛,痈疽疮疡。《神农本草经》:“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创,妇人血闭无子。”内服:煎汤,3~6克,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撒或调敷。阴虚火旺,上盛下虚及气弱之人忌服。 ❷ 治风热头痛:川芎3克,茶叶6克。水一盅,煎5分,食前热服(《简便单方》)。 4~6周为一疗程。根茎含挥发油、生物碱、酚性成分、内酯类、阿魏酸。日本川芎Cnidium officinala Mak.含有多种正丁基四氢苯酞,如蛇床内酯等。药理作用❶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对动物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作用。 用其煎剂25~50克/公斤灌胃,能抑制大白鼠的自发活动,对小鼠的镇静较大鼠更明显;它还可延长戊巴比妥的睡眠时间,但不能拮抗咖啡因的兴奋,也不能防止五甲烯四氮唑、可卡因的惊厥或致死作用。日本产川芎的挥发油部分对动物大脑的活动具有抑制作用,而对延脑的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及脊髓反射具有兴奋作用,剂量加大,则皆转为抑制。 ❷ 降压作用:川芎的水浸剂能降低动物的血压,但作用较弱。对麻醉动物(犬、猫及兔)静脉注射,降压作用较明显,肌肉注射亦可引起降压。其挥发油部分无降压作用,醇提取物作用短暂,水浸剂则较显著而持久。在慢性试验中,对肾形高血压的犬(在形成2个月后)及大鼠,川芎水浸剂口服4克/公斤·日,可使血压降低20毫米汞柱左右。对考的松型高血压大鼠,川芎水浸剂虽有降压作用,但血压回升较快;对犬的“原发性”高血压则无效。对形成肾型高血压已1年左右的犬,单用川芎,降压作用不明显,但可加强利血平(0.005~0.01毫克/公斤)的降压作用,如利血平的剂量过小(0.003毫克/公斤)、川芎即不能表现出加强作用。 日本产川芎挥发油对心脏微呈麻痹,对周围血管有直接扩张作用。 川芎水浸剂(1∶3)在试管内对某些致病性皮肤真菌也有抑制作用。此外,川芎有某些抗维生素E缺乏症的作用,它能保护雏鸡避免因维生素E缺乏而引起营养性脑病。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