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山草乌
【概况】: 基源 为毛茛科翠雀属植物川黔翠雀花及毛梗川黔翠雀花的干燥根。 原植物 川黔翠雀花Delphinium bonvalotii Franch.(D.fargesii auct.non Franch.)。毛梗川黔翠雀花Delphinium bonvalotii Franch.var.eriostylum(Lévl.)W.T.Wang(D.eriostylum Lèvl.;D.davidii auct.non Franch.),又名水乌头、水川乌(《贵州中草药名录》)。 形态 多年生草本。 茎高50~70cm,与叶柄、花序轴及花梗均无毛,上部分枝。 叶片五角形,长4.5~9cm,宽7~12cm,基部心形,3深裂至距基部0.8~1.6cm处,中央深裂片菱形,3裂,二回裂片有少数小裂片和齿牙,侧深裂片斜扇形,不等2深裂;叶柄比叶片稍长,无鞘。伞房状或短总状花序生于茎顶,有5~11花;小苞片生花梗中部以上,狭线形,长3.5~7mm,宽0.2~0.4mm;萼片蓝紫色,椭圆形,长1.7~2cm,外面有黄色短腺毛和白色毛,距钻形,长2.2~2.6mm,向下马蹄状或螺旋状弯曲;花瓣2裂至中部,腹面有黄色髯毛;退化雄蕊与萼片同色;心皮3。 蓇葖果长1~1.4cm。种子椭圆球形,长约1mm,密生鳞状横翅。花期6~8月。 (图见《中国植物志》.第27卷.411页.图版95∶1-5)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1100~2600m山地林边。分布于四川南部及西部和贵州。 毛梗川黔翠雀花与川黔翠雀花的区别在于:花梗有黄色短腺毛;萼距圆筒状钻形或圆锥状钻形,比萼片稍长或稍短,向下弧状弯曲。 生溪边或草坡上·分布于贵州。。 【药性】: 性味 辛,温。 有毒。 功效 镇痛,祛风除湿。 主治 中风半身不遂,风湿筋骨疼痛,并涂痈疮癣癞。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4~6g;浸酒或研末为散(须制熟用)。 外用:捣敷。。【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四川中药志》:“治痈疖癣癞:峨山草乌、牛耳大黄、独脚莲、散血草、红泽兰。共捣绒涂敷。” 单方应用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风湿筋骨疼痛,麻木,瘫痪:峨山草乌1.5~3g,加工炮制后作酒剂或散剂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