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乌桕根
【名称出处】:《陆川本草》 【概况】: 基源 为大戟科乌桕属植物山乌桕的根。 原植物 山乌桕Sapium discolor(Champ.ex Benth.)Muell.-Arg(Stillingoa discolor Champ.ex Benth.) 余项参见“山乌桕”条。 【生药】: 采集 秋后采挖,晒干。 贮藏 置干燥处,防霉蛀。 【药性】: 性味 苦,寒。 有毒。 《陆川本草》:“苦,寒。有微毒。 ” 功效 泻下逐水,散瘀消肿。 主治 肾炎水肿,肝硬化腹水,大便秘结,蛇虫咬伤,跌打损伤,痈肿。 ❶ 《陆川本草》:“去瘀,消肿,通便,清肠胃。治跌打损伤,大便热结,毒蛇咬伤。” ❷ 《广西民间常用草药》:“治蛇伤,疮痈,皮肤湿痒,理跌打。” ❸ 《中药大辞典》:“利水通便,去瘀消肿。治大便秘结,白浊,跌打损伤,蛇咬伤,痔疮,皮肤湿痒。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或鲜品捣汁饮。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❶ 《广西民间常用草药》:“治痔疮及皮肤湿痒:山乌桕根、铺地粘、金银花各适量,用水煎洗患处。” ❷ 《广西民间常用草药》:“治毒蛇咬伤:山乌桕根30~60g,黑面叶30~60g。用水煎。冲酒服。 ” ❸ 《广西民间常用草药》:“治蛇咬伤:山乌桕根30g,枫木叶60g。共捣烂,用糯米水120g,调匀,取汁服,渣敷患处四周。” 单方应用 《广西民间常用草药》:“治大便秘结:山乌桕根30g,用水煎服。” 食疗 《广西民间常用草药》:“治白浊:山乌桕根须30g,猪肉60g,用水煎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