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
副词 用于谓语前,表示主语代表的人或物全部施行某种动作或具有某种性状。 义即“都”、“全部”。 ❶ 二年春,晋侯使韩宣子来聘,……观书于太史氏,见《易》《象》与《鲁春秋》,曰:“周礼尽在鲁矣。吾乃今知周公之德与周之所以王也。”(《左传·昭公二年》)——聘:出使。 太史氏:史官。乃今:现在。周之所以王(wàng):周成就王业的原因。 ❷ 卫州吁重于卫,拟于君,群臣百姓尽畏其势重。 (《韩非子·内储说下》)——句义:卫国的州吁在卫国权势显赫,差不多与国君相同,群臣百姓都畏惧他显赫的权势。 ❸ 以己之所有尽事其亲,孝之至也。(《盐铁论·孝养》)❹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鲍参军集·拟行路难·对案不能食》)——孤:指族寒势孤。 ❺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全唐五代词·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❻ 流水无情,潮到空城头尽白。 (《稼轩长短句·酒泉子·无题》) 二、表示它所修饰的动作涉及宾语的全部。义即“都”、“全都”、“全部”。 ❶ 冬,晋侯围聚,尽杀群公子。(《左传·庄公二十五年》)——〔鲁庄公二十五年〕冬天,晋侯包围了聚城,把公子们全都杀掉了。 ❷ 从其父单于头曼猎,以鸣镝射头曼,其左右亦皆随鸣镝而射杀单于头曼,遂尽诛其后母与弟及大臣不听从者。冒顿自立为单于。 (《史记·匈奴列传》)——单于(chányú):匈奴君主的称号。猎:打猎,射猎。鸣镝:响箭。 ❸ 毅生骃,年十三能通《诗》、《易》、《春秋》,博学有伟才,尽通古今训诂百家之言,善属文。 (《后汉书·崔骃传》)——年十三:十三岁。伟才:大才。 善属文:擅长写文章。 ❹ 敕尽收此辈,却系教坊。 (《因话录·卷一》)——句义:皇帝下令将这些人全部收押,仍归属教坊。却:仍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