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宗教改革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宗教改革 (拉丁语refor mare——改造、改正) 16世纪上半叶在欧洲为新教奠定始基的一场广泛的反封建和反天主教运动。 宗教改革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尚不成熟的资产阶级革命;当时是资产阶级和一部分贵族结成联盟,起来反对居统治地位的天主教教会这一封建制度的支柱。宗教改革运动开始于德国,随后席卷了欧洲一系列国家,最后使英吉利、苏格兰、丹麦、瑞典、挪威、荷兰、芬兰、瑞士、德国的一部分、捷克、匈牙利先后脱离了天主教的系统。宗教改革使教会减少了开支,简化了机构,实现了民主,使个人的内在信仰高于宗教信仰的外在表现,使资产阶级的道德规范获得神的认可。在宗教改革取得胜利的国家里,教会依附于国家,不再拥有像天主教国家里教会所拥有的那样大的权力,这就大大便利于科学和一般世俗文化的发展。 新教的民族性质是符合资产阶级民族形成的要求的。在宗教改革中,除了贵族和市民阵营之外,还存在有农民—贫民阵营。农民—贫民阵营的代表不仅反对僧侣,而且还反对贵族,不仅反对等级上的不平等,而且还反对财产上的不平等。他们这样行动时所依据的是源于早期基督教的某些圣经经义(参见闵采尔)。 天主教教徒用反宗教改革来对抗宗教改革,从而阻止了新教进一步向欧洲大陆传播,并在波兰和法国消灭了新教。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