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樵
【生卒】:生卒年不详 【介绍】: 字可之(一作隐之),自称关东人。 唐宣宗大中九年(855)进士。广明(昭宗年号)初,黄巢入长安,樵赴岐陇,授职方郎中。 孙樵思想上赞同韩愈的辟佛主张,论文也尊崇韩愈,并以韩文之继承者自任。他曾说,他得为文之道于来无择,来得之于皇甫湜,皇甫湜则得之于韩愈(见《与友人论文书》)。 故有人说“有唐之文,始于韩,终于孙。”(《孙可之集·储序》)。 他论文属于文重于道,趋奇走怪的皇甫湜一派。在《与王霖秀才书》中,他把好作品比作“鸾凤之音”“雷霆之声”“龙章虎皮”“日月五星”,认为只有“鸾凤之音”,才能“必倾听”;“雷霆之声”,才能“必骇心”;那“龙章虎皮”、“日月五星”,才是世间彪炳之物,光辉气象。 他就是要人写出这种“趋奇走怪”的作品来。 他认为只有这样文章,才能“以之明道,则显而微;以之扬名,则久而传”(《与友人论文书》),这基本上都是重申皇甫湜的主张。 孙樵集中还有论史之作,如《与高锡望书》、《孙氏西斋录》。其主张,认为史家著史“当存警训”,对好人好事,应“虽贱必纪”;对“尸生浪职”者,要“虽贵得黜”。 这是对司马迁“实录”精神的继承。他还认为著史应寓褒贬于叙事之中,应继承《春秋》的叙事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