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箸(*筯)★★☆ 04608名

zhù 〈文〉名筷子。举箸|象箸(象牙筷子)。用法说明跟“著”不同。
字源解说 “箸”是“著”和“着”的本字。者,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煮”的省略,表示煮熟的食物。箸,金文 = (竹,筷子)+ (者,即“煮”,代表熟食),造字本义:古人在宰牲或祭祀的日子,将筷子插在煮熟的猪头或其它兽头上,以示敬请祖先和神灵钦享他们虔诚的供献。直到今天,许多地方仍然保留着这一传统。有的籀文 写成象形字,字形像一双筷子。有的籀文 由竹 (竹,筷子)、力 (用力夹紧)会义,表示伸手用筷子夹紧。篆文 基本承续金文字形,将金文的“者” 写成 。隶书 将篆文的 写成 。当“箸”的引申义“突出、显著”消失后,后人用“著”代替“箸”;当“著”的引申义“穿着”消失后,后人又用“着”代替“著”。古人常常用随手可得的筷子在桌上或地上标示、写字,因此“箸”有“撰写”的引申义,后由“著”代替。 附 文言版《説文解字》:箸,饭攲也。从竹,者声。 附 白话版《说文解字》:箸,吃饭时用来夹菜的筷子。字形采用“竹”作边旁,“者”作声旁。 引申线索

【字族索引】 着
【同音字】 zh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