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姚思廉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姚思廉

【生卒】:557—637

【介绍】:

唐代具有道家倾向的史学家。

字简之。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西)人。

陈时,任扬州主簿。隋时,任汉王府参军。入唐后,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官至散骑常侍。

少从父姚察习汉史,能尽传家学。哲学上,倾向道家,尤重老子“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思想,认为“不知夫进退,不达乎止足,殆辱之累,期月而至”(《梁书》卷52《止足传序》)。

并视隐士为知足知退的的楷模,曾赞扬南朝时隐居不仕的刘为“儒行之高者”,“辞禄怀道,栖迟养志,不戚戚于贫贱,不耽耽于富贵。

”(同上)将隐士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隐士轻生重道,不慕人间帝王:“高让帝王,以万乘为垢辱,之死亡而无悔。”(《梁书》)卷51《处士传序》)中等隐士为隐于市朝却不失隐士本色之人:“托仕监门,寄臣柱下,居易而以求其志,处污而不愧其色。”(同上)。下等隐士则不官不仕,任性纵情,不拘礼法:“裸体佯狂,盲喑绝世,弃礼乐以反道,忍孝慈而不恤。此全身远害,得大雅之道。”(同上)三种隐士虽层次不同,却都是值得称颂之人,因为他们有相同之处:“同不失语默之致,有幽人之贞吉矣。与夫没身乱世,争利于时者,岂同年而语哉!”(同上)将隐士作为澄清时弊、抗逆浊流的积极力量:“夫可以扬清激浊、抑贪止竞,其惟隐者乎!自古帝王,莫不崇尚其道”(同上)。重视隐士们保性全真行为而产生的客观社会效果,将知止知足观提高到社会政治观的高度。

《旧唐书》卷73、《新唐书》卷102有传。承父业撰《梁书》50卷,《陈书》30卷。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8: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