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太子参(图285)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太子参(图285) 本品为石竹科植物异叶假繁缕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Miq.)Pax ex Pax et Hoffm.的块根。 主产于江苏、安徽、山东等地。 【性状鉴别】 块根细长纺锤形或细长条形,平直或弯曲,长3~7cm,直径2~5mm。表面淡黄白色,半透明,微有纵皱,并有若干沟纹及须根的痕迹。根头钝圆,多有残留的茎基或茎痕,下端渐细。质坚硬而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角质样,直接晒干的断面为白色、有粉性、气微、味甘。 以肥壮、黄白色、无须根者为佳。 【炮制方法】 (一)净制 拣去杂质,摘除残留须根,筛去泥屑。 (二)切制 取原药材,加水浸15分钟(夏季不浸,只洗1次即可)润透,切1.5mm厚的片,晒干。 (三)炮炙 1.土制 取太子参,加土炒至黄色,取出,筛去土。 2.米制 取太子参,加米炒至有小黑点,取出,筛去米。每100kg太子参,用米18kg。 【性味归经功效】 平、甘,微苦。归脾、肺经。补气生津。 【应用】 1.肺虚咳嗽,气短痰少,乏力自汗等证 常与麦冬、沙参配伍。 2.脾虚胃阴不足、倦怠乏力、口干食少、虚而不受峻补者 常与山药、扁豆、谷芽、甘草配伍。如脾胃阴虚严重,可加麦冬、石斛、天花粉等。 3.气阴两虚的心悸不眠,多汗等证 常与酸枣仁、五味子等配伍。应当说明的是其力弱于西洋参。 【用法及注意事项】 煎服,10~30g。 【备注】 《本草再新》:“治气虚肺燥,补脾土,消水肿,化痰,止渴。” 本品含太子参多糖及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