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最高尚的圣贤把树立德行作为人生目标;次者,大贤们则把建功立业作为人生目标;再次者,把著书立说作为人生目标。 这是儒家关于人生观问题的论断。语出《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鲁国大夫穆叔到晋国访问,晋国派大夫范宣子迎接。在交谈中,范宣子问穆叔说:“古人有言,曰死而不朽,何谓也?”穆叔没有立刻回答。于是范宣子讲了他的祖先从夏以前始,历经夏商周及至春秋,世代相传皆有禄位,他认为这就是“不朽”的了。穆叔予以反驳,认为那不过是“世禄”,即世世代代享有禄位而已。 然后阐述所谓“死而不朽”的含义是“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按《左氏会笺》解释,所谓“立德”,“圣德立于当代,惠泽被于无穷”;“立功”应是“拯危除难,功济于时”,也包括“勤民定国,御灾捍患”。所谓“立言”指“言得其要,理足可传,其身既没,其言存立于世”。 儒家将“立德”列于首位,是因为“德为善政”(《尚书·大禹谟》)。立德,才能行德政,“好生之德洽于民心”,同时才能泽及后世。所以这是儒家德政思想的集中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