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天花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天花粉 【名称出处】:《图经本草》 【概况】: 异名 栝楼根(《本经》),蒌根(《雷公炮炙论》),瑞雪(《纲目》),天瓜粉(《重庆堂随笔》),花粉(《增订伪药条辨》),屎瓜根(《四川中药志》),蒌粉(《药材学》)。 基源 为葫芦科栝楼属植物栝楼和中华栝楼及同属一些种的根。栝楼属全世界有50余种;中国约34种,6变种。 原植物 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又名瓜蒌、药瓜。 中华栝楼Trichosanthes rosthornii Harms(Trichosanthes uniflora Hao;Trichosanthes japonica Regel.),又名双边栝楼(《全国中草药汇编》)。 历史 天花粉为常用中药。始载于《本经》名栝楼根,列为中品。 天花粉之名始于《图经本草》。《纲目》曾将其并入栝楼项、李时珍曰:“其根作粉,洁白如雪、故谓之天花粉。”《本草蒙筌》认为:“栝楼根名天花粉,内有花纹天然而成,故名之。”上述两种说法都有一定根据。正品天花粉的原植物应是栝楼。但从前人描述和商品药材来看,天花粉的原植物不仅栝楼一种,还有同属的其它一些种或同科其它属的种类。 如《滇南本草》所载天花粉的原植物是茅瓜属植物茅瓜Solena amplexicaulis(Lam.)Gandhi。在湖北和四川地区用湖北栝楼Trichosanthes hupehensis C.Y.Chenet C.H.Yueh和长猫瓜Trichosanthes cavaleriei Levl.《中国药典》1963年版收载天花粉的原植物为栝楼,1977、1985和1990年版还增添了日本栝楼Trichosanthes japoruca Regel.,《中国植物志》第73卷已将此种并入中华栝楼。 天花粉作为抗孕药是近年从我国丰富医药宝库中发掘的新药,也是20余年来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和医药学等多种学科的专家通力协作取得的重大成果。 形态 栝楼为攀援藤本。 块根圆柱状,粗大肥厚,富含淀粉。茎多分枝,被白色伸展的柔毛。 卷须3~7歧。叶柄长3~10cm;叶片近圆形,长宽均约5~20cm,常3~5浅裂至中裂,稀深裂或不分裂,裂片菱状倒卵形,边缘常再浅裂,叶基心形,弯缺深2~4cm,两面沿叶脉被长硬毛。雌雄异株;雄花成总状花序,单生或与一单花并生,总状花序长10~20cm,具棱槽,单花花梗长约15cm;小苞片倒卵形,中上部具粗齿;花萼筒状,长2~4cm,裂片披针形,长10~15mm;花冠白色,裂片倒卵形,长约20mm,顶端中央具1绿色尖头,两侧有丝状流苏,花药靠合,花丝被长柔毛;雌花单生,花梗约长7.5cm,被柔毛,子房椭圆形,柱头3。 果实椭圆形,长7~10.5cm,熟时黄褐色或橙黄色。种子卵状椭圆形,压扁,长11~16mm,淡黄褐色,近边缘处具棱线。花期5~8月,果期8~10月。 (图见《中药志》.第1册.第2版.彩图14)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200~1800m的山坡林下、灌丛中、草地和村旁田边。分布于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及辽宁,并广为栽培。 朝鲜、日本、越南和老挝也有分布。 中华栝楼与栝楼的主要区别在于植株较小,叶片常3~7深裂几达基部,裂片线状披针形至倒披针形,稀再分裂。雄花的小苞片较小,长5~16mm;花萼裂片线形。种子棱线距边缘较远。 花期6~8月,果期8~10月。(图见《中药志》.第1册.第2版.321页.图248)生于海拔400~1900m的山谷密林中及山坡草丛中。 分布于中国西南及陕西、甘肃、湖北。 除上述2种外,同属多种植物的块根,在产地部分地区也作天花粉入药。如多卷须栝楼Trichosanthes rosthornii Harms var.multicirrata(C.Y.Cheng et C,H,Yueh)S.K.Chen;(Trichosanthes damiaoshanensisC.Y.Cheng et C.H.Yueh),分布于中国西南及广东、广西.两广部分地区使用。长萼栝楼Trichosanthes laceribractea Hayata(Trichosanthes sinopunctata C.Y.Cheng et C.H.Yueh)分布于台湾、江西、湖北、广东、广西。 。【生药】: 采集 秋末采收,挖取根部,除去须根,刮去外皮,纵剖成2~4瓣,粗大者再横切成数段或斜片,晒干。 也有不刮皮、切瓣或切段而直接晒干者。主产于河南、山东、江苏、安徽。 鉴别 性状 ❶ 栝楼根呈不规则圆柱形、纺缍形或瓣块状,长8~16cm,直径1.5~5.5cm;均已刮去外皮,表面白色或黄白色,有纵皱纹、黄色脉纹及略凹陷的横长皮孔痕,有的残存黄棕色外皮。质坚实,断面白色或淡黄色,富粉性,横切面可见棕黄色导管小孔,略呈放射状排列,纵切面可见黄色筋脉纹。 气无,味微苦。 显微 栝楼根的横切面:木栓层内侧有断续排列的石细胞环,石细胞长方形、椭圆形或多角形,长至180μm,直径至110μm。 韧皮部较窄。木质部甚宽广,导管3~10个成群,也有单个散在,直径至360μm;次生木质部束排列一次二歧状,初生木质部导管附近有小片木间韧皮部。本品薄壁细胞中富含淀粉粒。 (图见《中药志》.第1册.第2版.图249) 粉末:类黄白色,气微,味微苦。 ❶ 淀粉粒为粉末的主体,单粒较少,类圆形,直径5~48μm,脐点点状、短缝状、人字状或星状,大粒层纹明显;复粒由2~18分粒组成,常有一个盔帽形分粒与10多个小分粒复合。 呈长方形、椭圆形、类方形、纺锤形、圆多角形或类三角形,少数具短分枝,直径26~70μm,长至175μm,壁厚4~20μm,层纹不明显,纹孔及孔沟细密;偶有石细胞延长似纤维状,长约至220μm。 加工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分开,浸泡至三、四成透时,取出,闷润至透,切厚片,干燥。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化学】:含多种蛋白质、多肽类有效成分。 引产有效成分天花粉蛋白(Trichosanthin)是分子量18×103,pH94的碱性蛋白[1],纯化后可降低副作用、减少剂量、提高疗效[2],其化学结构和分离纯化方法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3~7],还含天花粉蛋-ZG(Trichosanthiu-ZG)、分子量25×103、氨基酸组成不同于天花粉蛋白,亦是引产有效成分,并具有抑制蛋白合成作用[8];以及免疫抑制活性蛋白[9,10];天花粉凝集素类(Lectius)[11~14],和胰蛋白酶抑制剂(Trypsin mhibitor)[15~16];还发现两个羧肽酶A抑制剂(Carboxypeptidase A inhibitor)组分,其中含量较高的组分纯化后分子量7×103、另一含量较少的组分分子量4.5×103[17]。 天花粉中含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天花粉多糖(THEPS),是一种新的杂多糖,由阿拉伯糖和半乳糖组成,克分子比为1:0.06,并且是一种热原物质[18];还含有降血糖活性的多糖栝楼多糖(Trichosan)A,B,C,D,E[19]。还含多种氨基酸,如瓜氨酸、精氨酸、谷氨酸、丙氨酸、γ氨基丁酸[20],L-瓜氨酸二水合物和α-羟甲基丝氨酸[21]。 天花粉中性醚溶物含棕榈酸、(Z,Z)9,12-十八碳二烯酸甘油酯、(Z,Z,Z)-9,12,15-十八碳三稀酸甘油酯、△7-豆甾醇及其葡萄糖甙、α-菠菜甾醇及其葡萄糖甙、△7-豆甾醇(或α菠菜甾醇)-6′-棕榈酰-β-D葡萄糖甙、△7-豆甾醇(或α-菠菜甾醇)-6′-(Z,Z)-9,12-十八碳二烯酰-βD-葡萄糖甙[22]。 三萜成分有泻根酸(Pryonolicacid),近证明其有抗变应性和抗炎活性[23]。尚含植物糖甙水解酶(Plant glycosidase)[24],和微量元素[25]。 参考文献 [1] 动物学报 1976;22(2):137 [2] 中草药通讯 1976;7(4):14 [3] 有机化学 1984;(5):373 [4] 化学学报 1984;42(9):943 [5] 中国科学(B) 1985;(8):718 [6] 中国科学(B) 1987;(7):704 [7] 中草药 1989;20(2):61 [8] CA 1989;110:186793d [9] 现代东洋医学(日) 1981;2(4):110 [10] CA 1987;107:172432m [11] 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报 1983;15(2):133 [12] CA 1986;104:29203v [13] CA 1986;104:184663p [14] CA 1986;104:223320w [15] 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报 1985;17(4):530 [16] 中国科学(B) 1989;(9):934 [17] 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报 1986;18(6):527 [18] 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报 1985;17(5):582 [19] Planta Med 1989;55(4):349 [20]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325 [21] 化学学报 1987;45(12):1180 [22] Chem Pharm Bull 1982;30(7):2570 [23] 药学杂志(日) 1989;109(9):677 [24] 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报 1983;15(5):495 [25] 中国中药杂志 1989;(6):363 。【药理】:❶ 引产和抗早孕作用 天花粉蛋白粗制剂给孕期10~12d小鼠sc0.2mg/只,5d后解剖,记录胎仔总数及死仔数(包括吸收点)计算有效率在75%以上。 给5只孕期30d以上的犬im0.5mg/kg,能使胎犬死亡并娩出[1]。给孕期14d左右家兔im4mg/只或阴道内给药32mg,5~7d后剖腹检查,也有致流产作用[2]。体外培养试验,对孕期5d后兔胚泡有损伤作用[3];注射于早孕兔亦有明显抗早孕效果,可使胚泡坏死、液化、终致完全吸收[4]。 研究结果表明:天花粉蛋白能直接作用于胎盘滋养层细胞,使之变性坏死,从而致胎仔死亡,并由于胎盘广泛坏死,可能刺激蜕膜细胞产生大量前列腺素,发动宫缩,导致流产[5~10]。天花粉蛋白能使小鼠离体子宫、兔在体子宫及慢性子宫瘘管收缩增强,并能提高子宫对15-甲基PGF2α和催产素的敏感性,故认为其对子宫平滑肌有直接兴奋作用,可能也是导致流产因素之一[11~14]。 IgM,B淋巴细胞和IgM浆细胞的数量明显增多,巨噬细胞分布区也有所扩大,提示天花粉对脾脏免疫细胞的形成和分化有促进作用[15]。天花粉也可使颌下腺内花生素(PNA)和双花扁豆素(DBA)受体显著增加,Ⅰ gG明显增多,酸性粘多糖也高于对照组,提示天花粉与促进唾液腺内半乳糖和乙酰胺半乳糖的合成以及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有关[16]。 天花粉可使实验性肝癌腹水中免疫细胞明显增多,且在早期天花粉治疗组腹水中出现小淋巴细胞、大淋巴细胞、粒细胞包绕癌细胞的“卫星现象”,其中有些癌细胞与免疫细胞有不同程度的破坏,表明天花粉能使机体对癌细胞的免疫增强[17]。 其对Jar人绒癌细胞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培育48h后ID50为33μg/ml;而Hela人宫颈癌细胞和正常纤维细胞的ID50分别为13.0和16.0μg/ml。此外其对Jar细胞的hCG分泌显示更强的抑制作用,培养48h后抑制50%hCG分泌的浓度为1.3μg/ml[19]。 ❹ 对血糖的影响 天花粉提取液给正常兔ig后,可见血糖上升。对饥饿兔这一作用表现更为明显。 且可使饿兔的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含量均有所增加[20]。 毒性 天花粉有较强的抗原性,对小鼠、豚鼠均能引起过敏反应,严重时可导致死亡。对犬可引起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白细胞总数增高及明显左移;心电图有S-T段降低。 大剂量(3~4mg/kg)可影响肝、肾功能,引起实质性细胞的轻度变性乃至出血坏死[1]。天花粉蛋白对人也具抗原性,可引起过敏反应[24]。 参考文献 [1] 避孕药科研参考资料 (上海市避孕药领导小组办事组) 1976;(1):10 [2] 计划生育科研资料 武汉医学院,1978:26 [3] 实验生物学报 1979;12(3):267 [4] 生理学报 1979;31(1):21 [5] 动物学报 1976;22(2):126 [6] 动物学报 1976;22(2):180 [7] 中国科学 1976;(2):200 [8] 中华医学杂志 1978;58(3):160 [9] 生殖与避孕 1981;1(2):29 [10] 药学学报 1982;17(3):176 [11] 湖北科技(医药部分) 1975;(2):7 [12] 武汉医学院学报 1975;(1):49 [13] 计划生育科研资料(武汉医学院) 1978:29 [14] 上海第一医学院学报 1982;(9):291 [15] 福建中医药 1988;19(5):79 [16] 福建中医药 1989;20(3):15 [17] 肿瘤 1986;6(6):274 [18] 肿瘤 1989;9(3):106 [19] 癌症 1989;8(3):167 [20] 医学中央杂志(日) 1954;112:669 [21] 药学通报 1960;(2):59 [22] 广东中医 1960;(8):398 [23] 微生物学报 1960;(1):52 [24] 中华妇产科杂志 1986;21(3):165 。【药性】: 性味 甘、微苦,微寒。 ❶ 《本经》:“苦,寒。” 归经 肺、胃经。 ❶ 《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心、脾、胃、小肠五经。” 功效 清热生津,降火润燥,排脓消肿。 主治 热病口渴,肺燥咳血,内热消渴,黄疸,痈疮肿毒,痔瘘等。 ❶ 《本经》:“主消渴,身热,烦满,大热,补虚安中,续绝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60g;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使用注意 脾胃寒、大便溏泄者忌服。 ❶ 《本草经集注》:“枸杞为之使。恶干姜。畏牛膝、干漆。反乌头。” 配伍应用 ❶ 配瓜蒌皮,治热伤津液之口渴,燥咳气逆。 ❷ 配芦根,亦治热伤津液之口干、口渴,心烦。 ❻ 配麦冬,治虚热咳嗽。 ❽ 配天冬、麦冬,治肺热燥咳,甚或咯血等症。 ❿ 配生地、山药、五味子,治热病津伤口渴及消渴等症。 ⑾配玄参、金银花、甘草,治热病口干烦渴及疮毒痈肿。 ⑿配山药、知母、山茱萸,治糖尿病。 ⒀配桂枝、白芍、治太阳病柔痉。 ⒁配瞿麦、茯苓、附子,治妊娠水气,小便不利。 ⒂配天冬、麦冬、川贝母,治肺阴虚,痰热交阻,干咳咽燥,或痰中带血等症。 ⒃配山甲、皂角刺、银花,治乳痈等阳症痈疡。 ⒄配沙参、麦冬、生地、石斛,治胃热伤阴之烦渴多饮,口舌干燥,食后易饥,形体消瘦等症。 ⒅配连翘、忍冬藤、甘草节、赤芍,治疔疮。 方选和验方 ❶ 栝楼桂枝汤(《金匮要略》)治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栝楼根6g,桂枝10g,芍药10g,甘草6g,生姜10g(切),大枣12枚(劈)。上6味,以水1800ml,煮取600ml,分温3服,微取汗。汗不出,食顷,啜热粥发之。 ❷ 栝楼牡蛎散(《金匮要略》)治百合病、渴不差:栝楼根,牡蛎(熬),等份,共为细末,饮服6g,1日3服。 上5味,末之,炼蜜丸梧子大,饮服2丸,日3服,不知,增至7~8丸,以小便利,腹中温为知。 为粗末,每服9g,加粳米100粒水煎服。 ❻ 瓜蒌根汤(《症因脉治》)治燥火烁肺,口渴身热,二便赤涩,喘咳气逆,面赤唇焦,吐痰难出:天花粉、麦门冬、知母、石膏、甘草各适量。 水煎服。 ❼ 瓜蒌根散(《证治准绳》)治风热口中干燥,舌裂生疮:瓜蒌根、胡黄连、黄芩各23g,炒白僵蚕、白鲜皮、炒大黄各15g,牛黄、滑石各7.5g。为细末,每服6g,不拘时候,竹叶煎汤调下。 ❽ 惺惺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小儿风热疮疹,伤寒时气,头痛壮热,目涩多睡,咳嗽喘粗,鼻塞流涕:天花粉、人参、细辛、茯苓、白术、炙甘草、桔梗各45g。共为细末,每服3g,加薄荷3叶,水煎服。 ⑾栝楼汤(《小儿药证直诀》)治慢惊:栝楼根6g,白甘遂(即蚤休)3g。慢火炒黄研匀,每服1g,煎麝香、薄荷汤调下。 ⑿下胎方(《广济方》)催产,并治胎死不下:天花粉120g,肉桂、牛膝、豆豉各90g。为末,水煎,分3次服。 每隔1小时1次。 ⒀玉泉丸(《杂病源流犀烛》)治五脏气馁,阴虚内热,外消肌肉,发为消瘅:天花粉、葛根各45g,麦门冬、人参、茯苓、乌梅、甘草各30g,生黄芪、炙黄芪各15g。为细末,炼蜜为丸,弹子大。每服1丸,温水嚼下。 ⒁黄连天花粉丸(《原机启微》)治眵多眊矂,紧涩羞明,赤脉贯睛,脏腑秘结:黄连、菊花、川芎、薄荷各30g,连翘60g,天花粉、黄芩、栀子各120g,黄柏180g。 为细末,滴水为丸,梧桐子大。每服50~100丸,临卧茶水送下。 ⒂栝楼根丸(《太平圣惠方》)治虚劳烦热,口干舌燥,烦渴:栝楼根、炙甘草、杏仁、乌梅肉各30g。 共研末,以枣肉和蜜为丸,如弹子大。每用1丸绵裹含化咽津,日4~5次。 ⒃栝楼根汤(《外台秘要》)治伤寒、热渴欲饮水:栝楼根、黄芩各42g,大黄、芒硝、人参、甘草、桂心各28g。水煎服。 ⒄栝楼根散(《太平圣惠方》)治渴利后,心烦体热,皮肤生疮,瘙痒:栝楼根、赤茯苓各60g,玄参、枳壳各30g,苦参、炙甘草各0.9g。研为散,每服3g,温浆水调下。 ⒅洪宝丹(《证治准绳》)治热证痈肿,金疮:天花粉90g,姜黄、白芷各30g,赤白芍药各60g。为细末,茶酒汤调涂患处。 ⒆截血膏(《中国中医秘方大全》)主治伤折初期,气血离经,进行性肿胀:天花粉300g,干生地200g,片姜黄100g,京赤芍100g,香白芷100g。上药共研,100目筛筛成细末,瓷瓶收藏,用蜜糖或饴糖30%,高粱酒70%,调成厚糊状,置瓷缸内,临用时,量肿势范围,摊于纱布或纸上敷患处。 ⒇《简便单方》:“治杨梅天疱:天花粉、川芎 每空心淡姜汤下70~80丸。” (21)《辽宁常用中草药手册》:“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天花粉30g,贝母15g鸡蛋壳10个。研面,每服6g,白开水送下。” (22)《陕西中医验方选编》:“治阴虚夜间发热:天花粉500g,鳖甲(醋炒)、龟板(醋炒)各100g。共研为细末,每日早晚各服10g,白开水送下。” (23)《濒湖集简方》:“治虚热咳嗽:天花粉30g,人参9g。为末,每服3g,米汤下。” (24)《永类钤方》:“治产后吹乳,肿硬疼痛,轻者为妒乳,重者为乳痈:栝楼根30g,乳香3g。为末,温水调下,每服6g。” (25)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1991;(2):“治阳痿属肾亏损、相火妄动者:天花粉、生地、熟地、菟丝子、茯苓、枸杞、丹皮、知母、黄柏、续断、山萸肉、金樱子各12g,桑寄生14g,龙骨、牡蛎各15g。水煎服。” (26)中医杂志 1991;(7):“治肝肾气阴两虚型的糖尿病肾病:天花粉、元参、丹参、生地黄各30g,枸杞子20g,太子参15g,山萸肉10g。水煎服。” (27)天花粉合剂(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5;(11))治肠腺化生:天花粉12g,黛蛤散3g。每日1剂水煎服。加减:胃酸偏高者加党参,茯苓,白术,乌贼骨;胃酸偏低者加北沙参,山楂,黄芩。 (28)栝楼瞿麦丸加减(浙江中医杂志 1985;(3))治肾病:天花粉、瞿麦、茯苓、山药、炮附片。加减:肾炎加补骨脂10g;肾盂肾炎加黄柏10g,巴戟肉20g;遗溺加杞子6g,补骨脂5g,黄芪、巴戟各10g。 (29)栝楼桂枝汤(陕西中医 1985;(7))治小儿抽搐症:栝楼根15g,桂枝8g,白芍12g,炙草、生姜各6g,大枣5枚。水煎300ml,不拘时,少量多次服,每日1剂,服药忌食生冷油腻。加减:气虚者加党参;脾虚者加白木;血虚者加当归;阴虚者加石斛。 (30)栝楼瞿麦丸(浙江中医杂志 1986;(9))治尿路感染:栝楼根20g,茯苓、怀山药各30g,制附片6~15g,瞿麦15~30g。加减:劳淋若偏阴虚者加生地15g,旱莲草、知母各10g;若偏阳虚加补骨脂15g,桂枝10g,吴萸6g;偏气虚者加生芪、党参各15g,白术、茯苓各10g;热淋膀胱湿热,湿重于热者加滑石、苡仁各15g,萆薢、黄柏各10g;热重于湿者加大黄3~6g,甘草6g,白茅根、生地榆各15g,黄柏10g;肝胆湿热者,加柴胡、龙胆草、黄芩各10g,大黄3~6g,白茅根30g,甘草6g;气淋者加柴胡、升麻各6g,川楝子、延胡、乌药各10g。 (31)天花散(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7;(11))治糖尿病:天花粉50g,葛根30g,生地15g,麦冬15g,甘草6g,五味子6g。 加减:口渴多饮、咽干灼热者加沙参、地骨皮、石斛各15g,多食善饥,大便秘结者加知母,玉竹、火麻仁各15g,制大黄10g:口渴喜饮,尿频量多者加甘枸杞15g,首乌、山药各20g;阴虚过甚者加麦冬15g,玄参20g;气虚者加人参10g,黄芪15g。 单方应用 ❶ 《简便单方》:“治黑疸危疾:瓜蒌根500g,捣汁120ml,顿服,随有黄水从小便出,如不出再服。” ” 食疗 ❶ 《千金方》:“治大渴:深掘大栝楼根,厚削皮全白处止,以寸切之,水浸1日1夜,易水经5日,取出烂舂碎研之,以绢袋滤之,如出粉法干之。水服9g,日3~4次,亦可作粉粥,乳酪中食之,不限多少,取差,止。” 【医药家论述】: ❶ 成无己:“栝楼根,润枯燥者也。加之由津液通行,是为渴所宜也。津液不足而为渴,苦以坚之,栝楼根之苦,以生津液。” 疔痈初起者,与连翘、山甲并用即消;疮疡已溃者,与黄芪、甘草(皆须用生者)并用,更能生肌排脓,既溃烂至深,旁串他处,不能敷药者,亦可自内生长肌肉,徐徐将脓排出。” ”“栝楼根与葛根同主消渴身热,而仲圣治痉,则一用葛根,一用栝楼根何故?盖无汗而小便反少,气冲口噤,是风寒湿之邪,相搏于太阳阳明之交而不解,用葛根则能随麻黄辈散之于外。栝楼根无解表之长,而证是身体强,几然,俾与桂芍诸物养筋脉则适相当,此其所以攸异也。”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