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大黄牡丹汤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大黄牡丹汤 【方源】: 《金匮》卷中。 【异名】: 瓜子汤(《千金》卷二十三(注文)引《肘后方》)、大黄汤(《外科集腋》卷四)、大黄牡丹皮汤(《杂病证治新义》)。 【组成】: 大黄四两 牡丹一两 桃仁五十个 瓜子半升 芒消三合 【用法】: 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纳芒消,再煎沸,顿服之。有脓当下;如无脓,当下血。 【功用】: 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❶ 《金匮要略今释》引《方函口诀》:排血利尿。 【主治】: 肠痈初起,湿热瘀滞,少腹肿痞,疼痛拒按,小便自调,或善屈右足,牵引则痛剧,或时时发热,身汗恶寒,舌苔薄腻而黄。现用于湿热瘀滞的急性阑尾炎、妇女急性盆腔炎、附件炎、痔漏。 ❶ 《金匮》: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脓未成。 【宜忌】: ❶ 《杂病证治新义》:阑尾炎既经化脓,本方所用大黄之刺激肠管增强蠕动,往往有引起化脓灶之溃破穿孔之虞,故不宜用。 【方论选录】: ❶ 《千金方衍义》:大黄下瘀血血闭;牡丹治瘀血留舍;芒消治五脏积热,涤去蓄结,推成致新之功,较大黄尤锐;桃仁治疝瘕邪气,下瘀血血闭之功,亦与大黄不异;甜瓜瓣,《别录》治腹内结聚,戒溃脓血,专于开痰利气,为内痈脉迟紧未成脓之专药。 【临证举例】: ❶ 肠痈《云南中医杂志》(1983;6∶19):大黄牡丹汤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104例。急性阑尾炎20例,包裹性阑尾脓肿20例,粘连性肠梗阻20例,肠道蛔虫堵塞10例,胆道蛔虫症10例,急性胆囊炎15例,结石性胆道感染并中毒性休克5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4例。痊愈100例,中转手术者仅4例。治愈率达96.15%。 【备考】: 《金匮要略今释》:盲肠阑尾之炎,当其发炎而脓未成之际,服本方则炎性渗出物随下,其状亦似脓。方后所云:有脓当下者,盖指此。非谓脓成之证亦可用本方也。脓成与否,为本方与薏苡附子败酱散之界画,不容假借。其证候,在肿痛处之痞硬与濡软,在寒热与无热,在脉之迟紧与数,学者详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