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大血藤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大血藤 中药名。 见《简易草药》。别名:血藤,红皮藤,千年健,大活血,血通,穿尖龙,山红藤。为木通科植物大血藤Sargentodoxa cuneata(Oliv.)Rehd.et Wils.的茎。落叶攀援灌木,高达10米。 茎褐色,圆形,有条纹,光滑无毛。三出复叶,互生;叶柄长,上面有槽;中间小叶菱状卵形,长7~12厘米,宽3~7厘米,先端尖,基部楔形,全缘,有柄;两侧小叶较中间者大,斜卵形,先端尖,基部两边不对称,内侧楔形,外侧截形或圆形,几无柄。 花单性,雌雄异株,总状花序腋生,下垂,具苞片,花多数,芳香;雄花黄色,花萼6片,长圆形,花瓣小,6片,菱状圆形,雄蕊6枚,花丝极短;雌花与雄花同,而有不发育雄蕊6枚,子房上位,1室,有1胚珠。浆果卵圆形。 种子卵形,黑色,有光泽。花期3~5月。果期8~10月。生于林下、溪边。 分布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陕西等地。8~9月采收,晒干,除去叶片,切段或切片。 干燥茎呈圆柱形,略弯曲,通常截成长约30厘米的段状,直径1~3厘米。 外表棕色或灰棕色,粗糙,具有浅的纵槽纹及明显的横裂纹,有时可见膨大的节部及略凹陷的枝痕或叶柄痕,栓皮常呈鳞片状开裂,脱落处露出淡红棕色的内皮部。 质坚韧,有弹性,折断面裂片状,平整的横切面,木质部黄白色,导管呈细孔状;髓射线棕红色,放射状排列。气异香,味淡微涩。 以条匀、径粗者佳。产湖北、四川、江西、河南、江苏、浙江、安徽等地。本品在华北、东北、中南地区作鸡血藤使用。 用水浸泡,洗净泥屑,润透,切片,晒干。味苦,性平。入肝、大肠二经。 败毒消痈,活血通络,祛风杀虫。治急、慢性阑尾炎,风湿痹痛,赤痢,血淋,月经不调,疳积,虫痛,跌打损伤。 内服:煎汤,9~15克;研末或浸酒。外用:捣敷。 孕妇不宜多服。 午后用紫花地丁30克许,亦如前煎服,服后痛必渐止为效。然后以当归15克,蝉蜕、僵蚕各6克,天龙、大黄各3克,石 ❸ 治风湿筋骨疼痛,经闭腰痛:大血藤18~30克。水煎服(《湖南农村常用中草药手册》)。 ❹ 治风湿腰腿痛:红藤、牛膝各9克,青皮、长春七、朱砂各6克,水煎服(《陕西中草药》)。 ❼ 治血崩:红藤、仙鹤草、茅根各15克。 水煎服(《湖南药物志》)。现代临床应用治疗❶ 急性阑尾炎:以红藤为主,配合其它清热解毒及活血化瘀药物组成复方治疗。 上海地区用复方红藤片(每12片含红藤60克,蒲公英30克,生大黄18克,川朴3厘)内服,每日3次,每次4片(大便次数增多者剂量可减半)。 茎含鞣质约7%。用平碟法试验,25%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有极敏感抑菌作用,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甲型链球菌、卡他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均有高敏感抑菌作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