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大巢菜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大巢菜 【概况】: 异名 薇菜、巢菜、野豌豆(《品汇精要》),野麻豌(《草木便方》)。 肥田草(《贵州草药》)。 基源 为豆科野豌豆属植物救荒野豌豆的全草。野豌豆属全世界约150种,中国约45种。 原植物 救荒野豌豆Vicia sativa L.,又名箭舌野豌豆(《植物学大辞典》),春巢菜、野菜豆、苕子(《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 历史 本品始载于《纲目》,谓:“薇,生麦田中,原泽亦有。……即今野豌豆。 蜀人谓之巢菜。项氏云:巢菜有大小二种,大者即薇,乃野豌豆之不实者,小者即苏东坡所谓元修菜。 ”《植物名实图考》载:“野豌豆生园圃中,田陇陂泽尤肥,结角长半寸许,豆可为粉,与薇一类而分大小。”其附图即今之小巢菜,巢亦为苕。 土名苕子(民间)。 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20~80cm。 茎借卷须攀援上升,枝单一或有3枝,具棱,被短柔毛或近无毛。双数羽状复叶,小叶4~8对,叶轴末端有卷须;托叶半箭头状,通常有齿;小叶椭圆形、长圆形、倒卵形至倒卵状长圆形,全缘,长1~2.5cm,宽0.5~1.2cm,先端截形或微凹而具刺尖,两面被短柔毛。花1~2(3~4)腋生,有柄;花紫色或蓝紫红色,长2~2.3(2.6)cm;花萼筒状,被短柔毛,萼齿披针状锥形至线披针形;旗瓣长倒卵形,先端圆或微凹,中部隘缩,下部渐狭,翼瓣短于旗瓣,明显长于龙骨瓣;子房微被柔毛,有柄,花柱下弯。 荚果扁,长4~6cm,宽0.5~0.8cm。 种子4~10。花期6~7(8)月,果期7~9月。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478页.图2685)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坡草地、田埂及灌木林下。中国各地均有分布。原苏联、日本也有分布。 。【生药】:采集 4~5月间采收,除去杂质,晒干或鲜用。 贮藏 晒干用者置干燥处,防霉。 【化学】: 含黄原毒(Xanthotoxin)、香柑内酯(Bergapten)(1)、伞形花内酯(Umbelliferone)、七叶内酯(Esculetin)、东莨菪素(Scopoletin)、异槲皮甙(Isoquercitrin)、安托甙(Antoside)、生物槲皮素(Bioquercetin)、芦丁、秋英甙(Cosmosiin)和木犀草甙(Cinaroside)(2)[1]。 另含豆球朊(Legumin),及由原花色素聚合的缩合鞣质等[2,3]。此外还含蛋白质21.8~37.6%(干重)、糖类4.0~9.5%及微量氢氰酸,叶含抗坏血酸,根结节含聚-β-羟基丁酸(Poly-β-hydroxybutyric acid),种子含蛋白质和精氨酸、γ-羟基精氨酸(γ-Hydroxyarginine)、羟丁氨酸(Threonine)等氨基酸[4]。 种子含蚕豆甙(Vicine)[5]。 参考文献 [1]CA 1987;106∶135331m,135332n [2]CA 1986;105∶21687f,1989;111∶52679h [3]phytochemistry 1983;22(2)∶569 [4]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34 [5]植物药有效成分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1121 。【药理】:本品种子中所含蚕豆甙(Vicine)有抗心律失常作用,抑制由电刺激引起的离体豚鼠心脏心律失常的ED50为18μg[1]。蚕豆甙能降低红细胞中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作用,因而可产生溶血性贫血[2]。 参考文献 [1]CA 1977;86∶111168f [2]中华医学杂志 1982;62(5)∶276 【药性】: 性味 甘、辛,寒。 ❶ 《本草拾遗》:“甘,寒。” 功效 清热利湿,和血祛瘀。 主治 黄疸,浮肿,疟疾,鼻衄,心悸,梦遗,月经不调。 ❶ 《本草拾遗》:“调中,利大小肠。” ”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❶ 《四川中药志》:“治黄肿及水肿:野麻豌、黄脚鸡、水皂角、臭草根、打碗子根各6~9g。煎服。” 单方应用 ❶ 《贵州草药》:“治鼻血:肥田草30g,煨甜酒吃。”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