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声署官署名。本为明代之教坊司,以乐户充任,设有奉銮、韶舞、司乐等官。清代雍正年初,除乐户籍,另选乐工,改设和声署。乾隆年初置署正、署丞、待诏等官,均以礼部、内务部、太常、鸿胪寺等官兼摄。 和声署 和声署官署名。清代置。掌宫庭礼仪之乐。《清史稿·职官志》: “乾隆七年 (公元1742年)设乐部简典大臣领之,置和声署官,以内府、太常、鸿胪各官兼摄。” ☚ 和剂局 和会司 ☛ 和声署官署名。清雍正时,改前代教坊司为和乐署,乾隆时始置和声署,有署正、署丞等官, 以内府、太常、鸿胪各官兼摄,掌殿廷朝会、燕飨诸乐。 和声署官署名。清置,掌奏殿廷朝会燕飨之乐。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置教坊司,隶礼部。设奉銮一人,左右韶舞各一人,左右司乐各一人,协同官十五人,俳长二十人,色长十七人,歌工九十八人,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改教坊司为和声署,裁奉銮、韶舞等官。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乐部成立,和声署改隶乐部。设署正满、汉各一人,署丞满、汉各一人,供用官三十人,经承四人,署史长十六人,署史一百四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