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大地棕根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大地棕根 【名称出处】:《四川中药志》 【概况】: 异名 山棕、土七厘丹、棕参(福建),大地棕(四川),野棕(云南、广西)。 基源 为石蒜科仙茅属植物大叶仙茅的根茎。 原植物 大叶仙茅Curculigo capitulata(Lour.)O.Kuntze(C.recurvata Ait.f.),又名大白及、松蓝(广西)。 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1m余。根茎粗厚,块状,具细长的横走茎。叶4~7枚,长圆状披针形,长40~90cm,宽5~14cm,顶端长渐尖,全缘,具折扇状脉;叶柄长30~80cm。花茎通常短于叶,长(10-)15~30cm,被褐色长柔毛;总状花序强烈缩短成头状,附垂,长2.5~5cm,具多数排列紧密的花;苞片卵状披针形,长1.5~2.5cm,被毛;花黄色;花被裂片卵状长圆形,长约8mm,宽3.5~4mm,外轮的背面被毛,内轮仅背面中脉被毛;雄蕊长约为花被裂片的2/3;花丝很短,长不超过1mm;花药线形,长约5mm,花柱比雄蕊长,柱头近头状,极浅的3裂。 浆果球形,白色,直径4~5mm,无喙。种子黑色,表面具不规则的纵凸纹。 花期5~6月,果期8~9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5册.547页.图7924)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850~2200m的林下或阴湿处。分布于福建南部、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南部至西南部、西藏,印度、尼泊尔、孟加拉、斯里兰卡、缅甸、越南、老挝、马来西亚也有分布。。 【生药】: 栽培 适于温暖湿润环境。 宜在阴湿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中栽培。用分株繁殖。在10~11月采收时,将地下根茎及小苗分割下,作种苗,按行株距各33cm开穴,深10~13cm,每穴栽根茎2~3根或栽小苗1株。 栽后覆土压紧,盖上草木灰或堆肥。 春季出苗或返青后,注意中耕除草,适时追肥2~3次;冬季结合中耕培土,清除田间枯叶,撒盖堆肥,以防霜冻。 采集 夏、秋季采挖,洗净,除去茎叶、须根,晒干。 药材产于四川、广西。 鉴别 根呈块状,节明显,有圆点状的须根痕,顶端有残留的叶痕。质硬,不易折断,横面白色,中柱显著。 贮藏 置干燥处,防蛀。 。【药性】:性味 苦,温。 ❶ 《四川中药志》:“微苦,温。” 功效 润肺化痰,止咳平喘,补肾固精,祛风消肿。 主治 肾虚咳喘,腰膝酸痛,白带,遗精,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❶ 《广西中药志》:“散瘀,消肿,祛风湿。治风湿骨痛,跌打损伤。 ” ”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8g;或炖肉食。外用:研末调敷。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四川中药志》:“镇咳,祛痰平喘:大地棕根制成蜜丸或片剂。每丸重10g(其中含蜜5g),日服3次,每次1~2丸。片剂每片0.5g,日服3次,每次8片。10天为1疗程。” 食疗 ❶ 《四川中药志》:“治虚劳咳嗽:大地棕根、白鲜皮、沙参各适量。炖鸡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