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外铄说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外铄说

关于人的知识、智力和道德只有在外部条件影响下才能形成和发展的学说。

与“内求说”相对。《孟子·告子上》:“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认为道德观念是人类的天赋本性,不是后天养成的。

但荀子则与之相反,认为“终日而思”的内求式学习不会有什么结果,而“善假于物”的外铄式学习才会使人受益无穷:“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劝学篇》)人的智能也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与外物相接触才能发展:“所以知之在人者谓之知,知有所合谓之智;所以能之在人者谓之能,能有所合谓之能。”(《正名》)东汉王充也认为:“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论衡·实知》)南宋事功学派代表人物陈亮更明确指出,“道”并不可能通过“玩心于无形之表”的内求功夫去把握,只有通过具体的外铄功夫,“因事作则”,才能真正领会。明王廷相也提出,只有从“实践处用功,人事上体验”(《与薛君采二首》),方可真正获得知识。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0:3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