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钱幕
【名称出处】:《本草拾遗》 【概况】: 异名 壁茧(《本草拾遗》),白蟢窠(《海上方》),壁钱窠幕、白蛛窠(《纲目》),壁蟢窠(《外科全生集》),喜儿窠(《温热经纬》),壁钱茧(《陆川本草》),壁蚕茧(《药材学》)。 基源 为壁钱科壁钱属动物华南壁钱、北国壁钱的卵囊。 原动物 华南壁钱Uroctea compactilis L.Koch,北国壁钱Uroctea lesserti Schenkel 余项参见“壁钱”条。。【生药】: 采集 秋季采集。 择墙壁上者,揭下,晒干。 鉴别 本品呈薄膜状,形圆而扁,色白,致密;表面平滑,有绢丝样光泽,里面常附著少数蜕壳。 质韧,体轻。 以干燥、洁白、有光泽者为佳。 。【药性】: 功效 清热解毒,生肌,止血,定痛。 主治 烂喉痧,喉痹,乳蛾,牙痛,疔疮,创伤出血,呕逆,咳嗽。 ❶ 《本草拾遗》:“主小儿呕吐逆,取二七(枚),煮汁饮之。” ❷ 《纲目》:“治产后咳逆,三五日不止欲死者,取三、五个煎汁呷之,良。又止金疮诸疮出血不止,及治疮口不敛取壁茧顿贴之。 止虫牙痛。” ❸ 《苏州本产药材》:“治喉痹、乳蛾、重舌。”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外用:研末敷或吹喉。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❶ 锡类散(《金匮翼》)治烂喉痧:壁钱窠20个(焙,土壁砖上者可用,木板上者不可用),西牛黄0.15g,冰片0.1g,真珠1g,人指甲0.15g,象牙屑1g(焙),青黛2g(去灰脚净)。 共为极细末。吹患处。 ❷ 《中国动物药》:“治咽喉肿痛:壁钱巢5个焙干,冰片1g,硼砂3g共研细末,吹喉,1日5次。” 单方应用 ❶ 《泉州本草》:“治各种疔疮:壁钱卵囊,蘸麻油贴患处。如已溃破有脓汁,不蘸麻油,干贴亦可。” ❷ 《海上方》:“治牙疼:以乳香入白蟢窠内,用绵纸包烧为灰,丸之,纳疼处,或以好醋含漱。” ❸ 江苏中医杂志 1984;(5):“治烂喉痧、喉痹、乳蛾:壁钱窝3个,煅存性,白矾3g,共研细末,分2次开水送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