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塘虱鱼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塘虱鱼 【名称出处】:《本草求原》 【概况】: 异名 角鱼、暗钉鱼(《本草求原》),须子鲇(《脊椎动物分类学》),胡子鲶(《鱼类分类学》),土虱(《中国药用动物志》)。 基源 为胡鲇科胡鲇属动物胡鲇的全体或肉。 原动物 胡鲇Clarias batrachus(Linnaeus) 形态 体延长,前部平扁,后部侧扁,头扁而宽,顶被有皮膜,颅骨后部突出,形成三角形,末端圆。口阔,下位,吻宽短,突出。眼小,有活动的眼睑。鼻孔每侧2个,前鼻孔为一短管,近吻端。上颌突出。 唇厚,口角唇褶发达,唇沟明显。牙细小,密列,两颌和犁骨均具绒毛状牙群。触须4对,鼻须1对,较短,伸达鳃孔后方,上颌须1对和颜须2对,较长,均伸达胸鳍基部或后方。 鳃耙细长,背鳍58~62,无硬刺,基部甚长,末端几与尾鳍相连。胸鳍1,7~8,圆形,有一根硬刺,其内外侧均具锯齿。腹鳍6,伸达臀鳍起点。 臀39~43,起点紧接肛门,基部甚长,末端与背鳍末端相对。尾鳍圆扇形。体光滑无鳞,有侧线。 体棕黑色,各鳍灰黑色。 (图见《中国药用动物志》.第2册.222页.图237) 生境与分布 为热带、亚热带的淡水鱼类,生活在河川、池塘、水草茂盛的沟渠,稻田和沼泽中的黑暗处洞穴内。鳍腔内有辅呼吸器,能耐干旱,在干燥时节营穴居生活,可数月不死。夜间出穴捕食,喜食小鱼、小虾和水生昆虫及水草等。集群生活,在沟渠石窟中常有数十尾至百尾群体在一起活动。 冬季在洞窟过冬。 分布在中国南方各河川、湖泊。 。【生药】:采集 常年可捕,捕后鲜用。 【化学】: 可食部分含维生素B1、B2、C、Ca、蛋白质、胡萝卜素等。 体脂肪含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棕榈酸、硬脂酸(Stearic acid)、花生酸(Arachidicacid),C14、C16、C18、C20、C22不饱和脂肪酸。肝含乙酰胆碱,磷脂部分含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磷脂酰肌醇(Phosphotidylinositol)等。肝含肉豆蔻酸、C16不饱和酸、C18不饱和酸等。含脂酶(Lipase)。 脑脊髓膜液含单胺氧化酶(Monoamineoxidase)。大脑及小脑含抗坏血酸。胃含乙酰胆碱。消化系统如肠、胰等含脂酶、氨基三肽酶(Aminotripeptidase)。 雌鱼于8~9月间于消化道含组胺(Histamine),但雄鱼不含组胺。 参考文献 中国药用动物志协作组.中国药用动物志。 第2册,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222 。【药性】:性味 甘,平。 功效 补血,滋肾,调中,兴阳。 主治 腰膝酸痛,久疟体虚,小儿疳积,衄血,黄疸。 用法用量 内服:适量。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 《本草求原》:“治腰膝酸痛:塘虱鱼煮食之。”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