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图chāng tú(字)梅盛,晋代人。 昌图假托天命表示瑞应的图。《旧唐书·则天皇后纪》及《音乐志三》载,唐垂拱四年,武承嗣假造一块瑞石,伪称从洛水起出,石上刻有文字:“圣母临人,永昌帝业。”武后将此石名为“天授圣图”,并自制乐章曰:“汜水初呈秘象,温洛荐表昌图。” 大的计划 大的计划治理国家的大计划:经国大猷 重要的计划:要图 深计 重计 石画 关系到长远利益的重要计划:百年大计 百年之计 万年至计 重大的计划:大数 国家大计:国是(共商~) 国谟 邦计 根本大计:长基 治国的方针大计:国计 国猷 宏大的计划:洪猷 伟大的计划:雄图 宏伟的计划:宏图 鸿图 弘图 弘规宏规 宏谟 鸿猷 宏猷 洪图 昌图 骏图 洪谟 雄谟 远大的计划:硕画 远图 远范 宏伟的蓝图,远大的计划:宏图大略 ☚ 计划2 规划2 ☛ 昌图地名。在辽宁省北端。汉至隋为扶余国属地。唐属渤海扶余府。辽为肃州清安县地。金属咸平府。元属开元路。明为辽海卫地。清初为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地。嘉庆七年(1802)放荒,对垦荒移民进行奖励。嘉庆十一年(1806)设理事通判,取额尔克译音之义,定名昌图厅。同治三年(1864)改为抚民同知。光绪二年(1876)改昌图府,隶盛京省。1913年降为昌图县。旋即属奉天省洮昌道。1929年隶属辽宁省。1932年复隶奉天省。1941年划属四平省管辖。1947年划属辽北省。1949年隶辽西省。1954年属辽宁省管辖。地处辽北低丘平原,东辽河与辽河从县境西边流过。是辽宁省主要产粮基地之一,有“辽北粮仓”之称。农作物主要有玉米、高粱、谷子、大豆、花生等。其中大豆比较著名。畜牧业较发达,“昌图黑猪”被列为省内良种。工业部门有水泥、白灰、变压器、电机、酿酒、制糖、针织、服装等。长大、平齐铁路和京哈、集锡公路通过县境东部和北部。昌图老城建有革命烈士纪念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