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城南书院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城南书院 在湖南长沙。 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张栻随父张浚迁居潭州(今长沙)时创建于城南门外妙高峰下。有丽泽堂、书楼、蒙轩、卷云亭、月榭、听雨舫、纳湖、琮 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生员易象乾等倡修。 雍正十一年(1733)与“岳麓”共享帑金一千两,同称省城书院,但只在长沙府招生。乾隆十年(1745)巡抚杨锡绂以岳麓书院隔江“每校课为风涛所阻”,就南门内天心阁下旧署改建,仍名“城南”。辟御书楼、礼殿、讲堂及“正谊”“主敬”、“进德”、“存诚”、“居业”、“明道”六斋,凡84间,藏书数千卷,移“岳麓”生童肄业其中。 二十一年(1756),巡抚陈宏谋复移诸生员于“岳麓”,留童生及新生于“城南”。道光二年(1822)为“远尘俗之嚣,聆清幽之胜,踵先贤之迹,兴尚友之思”,巡抚左辅等迁返妙高峰旧址,宋时十景“举其六”,建山长居、监院署、文星楼等,修南轩祠以祀张栻,辟六斋等凡120间,“堂构整齐、斋房栉比,规模视昔什倍”。 又增购图书至10,555卷。改为“通省肄业之地”,内外学正附课生额扩为138名,与岳麓相等。 道光二年(1822)清宣帝旻宁御赐书“丽泽风长”额,以为表彰。时左撰《记》以明其“仰希古哲”之意,诫诸生“履先贤之居,求先贤之学”,成为“经明行修,立体备用”之士。咸丰二年(1852)兵毁。山长陈本钦修葺,“文人日盛”。同治、光绪间屡有修建。乾嘉以来,山长如贺熙龄、余正焕、胡达源、何绍基、郭嵩焘、王先谦等,皆一代名师。讲学大多汉宋并重,尤重经济之学,造就人才甚众,最著名的有曾国藩、李元度、黄兴等。光绪二十九年(1903)巡抚赵尔巽改为湖南全省师范学堂,次年改称中路师范学堂。 1912年始改名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杨昌济、徐特立、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郭亮、李维汉、萧三等先后在此学习、工作或从事革命活动。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为题“第一师范”校名。 1968年依1912年原貌复建。今继续办学,并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城南书院志》。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