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地菍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地菍 【概况】: 异名 铺地锦(《岭南采药录》),山地菍(《生草药性备要》)。 基源 为野牡丹科野牡丹属植物地菍的全草。野牡丹属全世界约100种;中国约9种,多供药用。 原植物 地菍Melastoma dodecandrum Lour.(M.repens Desr.),又名地枇杷(广西),地茄(湖南),古柑(福建)。 形态 披散或匍匐状小灌木;茎分枝,幼时被糙伏毛,以后无毛;下部伏地、长10~30cm。叶对生,坚纸质,卵形或椭圆形,长1~4cm,宽0.8~3cm,全缘或密具浅细锯齿,仅上面边缘和下面叶脉上生极疏的糙伏毛;主脉3~5条;叶柄长2~6(15)mm,有毛。花两性,聚伞花序顶生,1~3朵生于枝端;花梗长2~10mm,上部具2苞片;萼筒长5~6mm,疏生糙伏毛,毛基部膨大呈圆锥状,裂片5;花瓣5,淡紫红色至紫红色,菱状倒卵形,长1.2~2cm;雄蕊10,二型,5枚较大,紫色,有延长且二裂的药隔,5枚较小、黄色、基部有2个小瘤体,花药顶端孔裂;子房下位,5室。 果实坛状球形,平截,肉质,不开裂,长约7~9mm,疏生糙伏毛;宿存萼被疏糙伏毛。种子多数,弯曲。花期5~7月,果期7~9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1002页.图3733)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1250m以下的山坡矮草丛中,常生于酸性土壤。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贵州。越南也有分布。 。【生药】:采集 5~6月采收,除去杂质,晒干或鲜用。 贮藏 晒干用者置干燥处。 【化学】: 根及全株含酚类、鞣质、糖类、氨基酸。 参考文献 中草药学.中册.江苏人民出版社,1976∶712 【药性】: 性味 《陆川本草》:“甘、微涩,稍凉。” 归经 《闽东本草》:“入肝、肾、脾、肺四经。” 功效 活血止血,清热解毒。 主治 痛经,产后腹痛,血崩,带下,便血,痢疾,痈肿,疔疮。 ❶ 《生草药性备要》:“叶,煎水,洗疳痔热毒、麻疥烂脚、蛇伤。” ”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使用注意 《闽东本草》:“孕妇忌用。恶麦冬、硫黄、雄黄。”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❶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急性肠炎:地菍全草1000g,算盘子根、叶1000g,黄荆子500g,紫珠750g。加水适量,煎成1000ml,每服20~30ml,每日3~4次。” ” 单方应用 ❶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治外伤出血:地茄新鲜叶,捣烂外敷。” ” ” 食疗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白带:地菍30g,三白草根15g,白木槿花9g,猪瘦肉60g。水炖,服汤食肉,每日1剂。”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