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地肤苗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地肤苗 【名称出处】:《别录》 【概况】: 异名 扫帚苗(《全国中草药汇编》)。 基源 为藜科地肤属植物地肤的嫩茎叶。地肤属全世界约35种;中国约7种、3变种及Ⅰ型。 原植物 地肤Kochia scoparia(L.)Schrad.(Chenopodium scoparia L.),又名涎衣草(《唐本草》)、鸭舌草、独帚(《图经本草》)、白地草(《纲目》)。 历史 本种始载于《本经》,列为上品。 《纲目》云:“地肤嫩苗,可作菜茹,一科数十枚,攒族团团直上,性最柔弱,故将老时可作帚,耐用。”所述为本种 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50~100cm。 茎直立,多分枝,分枝斜上,淡绿色或浅红色,生短柔毛。叶互生,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长2~5cm,宽3~7cm,无毛或稍有毛、花两性或雌性。通常1~3朵生于上部叶腋,集成稀疏的穗状圆锥状花序;花被片5,基部合生,花被裂片近三角形,果期自背部生三角状横突起或刺;雄蕊5;花柱极短,柱头2,线形。胞果扁球形,包于花被内;种子横生,扁平。花期6~9月,果期7~10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586页.图1171) 生境与分布 多生于宅旁隙地、园辅边和荒为田间;分布几遍全中国。 朝鲜、日本、蒙古、原苏联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印度、欧洲也有分布。 。【化学】:地上部位含脂肪酸、脂肪醇及甾醇类化合物,还含有哈尔满(Harmane)、哈尔明(Harmine)、四氢-β-卡波林(Tetrahydro-β-Carboline)衍生物等生物碱[1~2]。 参考文献 [1] Acta Pol Pharm 1978;35(4):497 [2] J Nat Prod 1978;41(3):189 【药性】: 性味 苦,寒。 ❶ 《图经本草》:“叶:苦,寒。” 功效 清热解毒,利尿通淋。 主治 赤白痢,泄泻,热淋,目赤,雀盲,皮肤风热赤肿。 ❶ 《别录》:“捣绞取汁,主赤白痢;洗目,去热暗、雀盲、涩痛。苗灰主痢亦善。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外用:捣汁涂或煎水洗。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 ❶ 配黄芩,治妊娠子淋。 ❷ 配瞿麦、知母,治下焦积热,小便黄赤,尿少疼痛,以及诸淋。 方选和验方 ❶ 地肤大黄汤(《外台秘要》引《小品方》)治妊娠子淋:地肤草、大黄各90g,知母、黄芩、茯苓、芍药、通草、升麻、炙枳实、炙甘草各60g。水煎,分3次服。 ❷ 地肤汤(《外台秘要》引《小品方》)治下焦结热,小便赤黄,数起尿少大痛,或有出血;温病后余热,少腹坚胀如斗大,及诸淋:地肤草90g,知母、猪苓、黄芩、升麻、瞿麦、通草、枳实各60g,海藻30g。水煎分3次服。 单方应用 ❶ 地肤饮(《外台秘要》)治子淋,不便数出少,热病酸疼:地肤草90g,水煎服。 李时珍《纲目》:“地肤苗叶,能益阴气,通小肠,无阴则阳无以化,亦东垣治小便不通用黄柏,知母滋肾之意。”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