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土黄连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土黄连 【概况】: 基源 为小檗科小檗属植物蚝猪刺的根或茎、叶。 原植物 蚝猪刺Berberis julianae Schneid.,又名三颗针(四川、陕西)。 形态 常绿灌木,高约2m。枝有棱,黄色,微有黑色疣状突起;刺三分叉,长2~3.5cm,有槽,坚硬,黄色。叶革质,坚厚,椭圆形、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3~8cm,宽1~2.5cm,边缘有10~20刺状锯齿,刺长1~1.5mm,齿距1.5~6cm;叶柄1~4mm。 花15~30朵,簇生;花梗长8~15mm;小苞片3,卵形或披针形;萼片6,花瓣状,排成2轮;花瓣长椭圆形,顶端微凹,长约5.5mm,宽约2.7mm;胚珠单生。浆果矩圆形,长7~8mm,直径3~4mm,蓝黑色,有白粉,有宿存花柱。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766页.图1531)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1000m以上山地。分布于陕西、湖北、四川、贵州、云南。 。【生药】: 栽培 能耐旱、耐寒;宜凉爽湿润环境,土层深厚、富含腐殖的低山丘陵地或平地生长。 用种子繁殖,育苗移栽。多在3~4月春播,按行距25cm开浅沟,将种子拌入草木灰中后播种,播幅10~13cm,播后覆土,并用人畜粪水泼浇。培育2年后,春季或秋季移栽定植行株距各66cm,穴栽,每穴栽苗1株。栽后覆土或用堆肥盖上,适当浇水定根。苗期需勤除草,分次间苗。每年结合中耕除草,用人畜粪水,厩肥或氮素化肥追施1~2次。 冬季施肥后应培土。 采集 春、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洗净,切片,烤干或弱太阳下晒干。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化学】:根含多种生物碱:小檗碱(Berberine)、掌叶防己碱(Palmatine)、药根碱(Jatrorrhizine)。 参考文献 CA 1975:83:40223v 【药理】: 本品所含小檗碱具有多种药理作用[1]。 体外试验对溶血性链球菌、脑膜炎球菌、霍乱弧菌、炭疽杆菌、枯草杆菌、金葡球菌、痢疾杆菌、白喉杆菌、肺炎杆菌、绿色链球菌均有抑制作用,对宋氏痢疾杆菌、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则几乎无作用;7.5μg/ml对钩端螺旋体有杀灭作用。硫酸盐在体内外有抗阿米巴原虫作用。iv或ig时,对麻醉的犬、猫及兔或不麻醉大鼠均可引起血压下降[1]。阻滞钙离子通道,抑制细胞外钙离子内流[2]。在一定剂量(0.2mg/(kg·miin),15min)具有正性肌力作用[3],并使动作电位坪应期延长[4]。对人及实验动物有抗心律失常作用[5-7]。在哺乳动物的心脏标本或整体动物,小剂量能增强乙酰胆碱的作用,大剂量则为对抗作用。还有某些抗肾上腺素样作用[1]。可松弛血管平滑肌,兴奋子宫、膀胱、支气管、胃肠平滑肌。 有利胆作用,能增加胆汁形成,使胆汁变稀。慢性胆囊炎患者,po有良好的效果。小剂量加强小鼠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大剂量则减弱之[1]。 40,80mg/kgig能对抗蓖麻油或番泻叶引起的小鼠腹泻;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壳肿胀,作用与剂量相关[8]。所含药根碱的药理作用与小檗碱相同,但毒性较低。 对细菌、真菌和阴道滴虫有抑制作用[9]。还能阻断肾上腺素α1受体,对β2有部分激动作用。 拮抗去氧肾上腺素(兔主动脉)及可乐定(大鼠输精管)的pA2值分别为5.73、5.86[10]。 参考文献 [1]中药大辞典.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4148 [2]中国药理学报 1989;10(2):130 [3]Circulation 1983;68(Supp 3):374 [4]心电学杂志 1985;4:2 [5]实用内科杂志 1985;5:69 [6]clin Res 1982;30:673A [7]中国药理学报 1989;10(4);320 [8]中国药理学报 1089;10(2):174 [9]植物药有效成分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 986;637 [10]中国药理学报 1989;10(5):385 。【药性】: 性味 苦,大寒。 功效 清热解毒,利小便。 主治 腹泻,赤痢,火眼赤痛,齿龈肿痛,咽喉炎,热淋,痄腮,丹毒,湿疹。 ❶ 《滇南本草》:“泻小肠经实火,胃中实火,利小便。止热淋疼痛,牙根肿疼,咽喉痛,小儿乳蛾,痄腮。 ”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根6~9g,茎15~30g。外用:研末调敷。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 ❶ 《滇南本草》:“治暴赤火眼,肿胀疼痛:土黄连为末,泡人乳点之。”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