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经济学
又称“土壤经济学”。 研究土地利用中经济规律和经济关系的学科。 土地是指地表一定地段包括地质、水文、气候、土壤、植被和一切自然资源在内的综合体。 土地经济学运用经济学的一般理论,特别是地租理论研究如何合理利用土地的具体问题。1920年,美国经济学家伊利创建了土地经济与公用事业研究院,开始调查和研究土地经济问题。1922年,他和莫尔豪斯合著的《土地经济学原理》一书是土地经济学的最早著作。我国对土地经济学的研究始于20年代末。 章植著《土地经济学》于1930年出版。著名经济学家朱剑农于1945年起从事土地经济学的研究,1947年出版了专著《土地经济原理》。 朱剑农在1964年出版的《土地肥力经济原理》在国内外都有一定影响,是我国土地经济学的代表作。 土地经济学是经济学与自然科学(包括农学、土壤学、农业化学、生物学等)以及管理科学相互交叉而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 研究的内容主要是;(1)土地的一般特性和分类;(2)土地的利用;(3)影响土地利用的社会政策和法律制度。 。【阅读书目】: 《土壤经济原理》,朱剑农著,农业出版社1981年版;《土地经济学》,张薰华等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土地经济学》,(美)伊利·莫尔豪斯著,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