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国际收支方程式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国际收支方程式 用以阐释国际收支调节过程和传递机制的国际收支数学模型。不同的学派的国际收支调节理论不同,建立的方程式也各有特色。吸收学派构造的国际收支方程式:
式中,R为储备,TB为经常账户差额,f为资本流入,Y为收入,r为汇率,p为物价,*表示外国的,因而p*、i*分别表示外国的物价与利率,Y和rp*/p之上的正负符号分别表示该变量与其因变量的正负相关的函数关系。 该方程式实际上是经常账户差额与资本流量(或流动)理论相加的产物。其理论含义是,经常账户差额是收入和价格等的函数,资本账户差额则是利率的函数。两个函数结合在一起,构成国际收支模型。 货币分析学派认为,全部国际收支是货币的流入或流出,要对国际收支进行解释,自然的起点是货币或货币市场。换言之,应了解货币市场上是否存在过剩需求或过剩供给。货币分析学派构造了自己的具有典型的货币主义特色的国际收支模型: 故 dR=Hdα+αH1dp+αH2dy+αH3di-dD1 (5) 方程式(2)是含有常规偏导数的货币需求函数,价格上升或收入增加时,货币需求增加;而利率上升时,货币需求下降。方程式(3)是货币供给函数,式中R代表商业银行存款准备率,故1/2是货币乘数。R+D1是货币基数或称高能货币。方程式(4)表示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等。方程式(5)表明,储备变动是准备率(α)、价格(D)、收入(Y)、利率(i)和中央银行信贷扩张(D)等因素变动的结果。这是典型的货币分析法的国际收支方程式。 国际收支一般均衡理论将上述两个模型综合起来,构成了自己的国际收支方程式:
式(6)中的符号与式(1)和式(5)完全相同。方程式(6)表明,资本流入是未由经常项目顺差弥补的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的部分,其中货币需求由凯恩斯主义变量所决定。式(6)不过是式(1)和式(5)的简单加减而得。国际收支一般均衡理论认为,式(6)说明:国际收支模型在短期内是凯恩斯主义的,而在中长期则是货币主义的。换言之,两种结论相异的国际收支理论实质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而已。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