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邓小平1980年12月25日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现收入《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1)继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这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坚定不移的基本方针,今后也决不允许有任何动摇。我们的民主制度还有不完善的地方,要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令和条例,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是不可分的。不要社会主义法制的民主,不要党的领导的民主,不要纪律和秩序的民主,决不是社会主义民主。相反这只能使我们的国家再一次陷入无政府状态,使国家更难民主化,使国民经济更难发展,使人民生活更难改善。(2)正确认识敌情和阶级斗争。讲话中例举了敌情的种种表现之后,指出,对这一切现象,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这种种情况,有的属于反革命分子的活动,有的属于林彪、“四人帮”残余势力的反扑,有的属于唯恐天下不乱者的破坏,有的属于剥削阶级残余分子的故态复萌,有的是由于封建主义,资本主义思想作风的严重腐蚀。按性质来说,一种是敌我矛盾,一种是阶级斗争在人民内部的不同程度上的反映。这说明,阶级斗争虽然已经不是我们社会中的主要矛盾,但是,它确实仍然存在,不可小看。如果不及时地、有区别地给以坚决处理,而听任上述各种不同性质的问题蔓延汇合起来,就会对安定团结的局面造成很大的危害。不过,进行这种斗争,不能采取过去搞政治运动的办法,而要遵循社会主义法制的原则,一定要在法律范围内进行。全党同志和全体干部都要按照宪法、法律、法令办事。学会使用法律武器同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势力和各种刑事犯罪分子进行斗争。这是现在和今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过程中要求我们必须尽快学会处理的新课题。(3)正确理解和实行人民民主专政。我们一直坚持对各种敌对势力,反革命分子、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刑事犯罪分子实行专政,决不对他们心慈手软。这里涉及到如何理解和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问题。毛泽东同志说过,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向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向的互相结合,就是人民民主专政。这实质上也就是无产阶级专政,但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更适合于我们的国情。人民的民主权利,在林彪、“四人帮”横行时期遭到践踏。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三中全会以后,我们一直在努力发展民主。同时,也要求全党同志,全国人民高度警惕和坚决打击各种反党反社会主义活动和刑事犯罪活动。这是因为,如果不对这类活动进行打击,不但经济调整很难进行,而且,人民的民主权利甚至生存权利,都要遭到危害。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际生活反复教育我们,只有绝大多数人民享有高度的民主,才能对极少数敌人实行有效的专政;只有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才能够充分保障绝大多数人民的民主权利。 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邓小平1980年12月25日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83年收入《邓小平文选》。讲话丰富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内容,强调了共产主义思想和道德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指出:“所谓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学、文化(这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指共产主义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纪律,革命的立场和原则,人与人的同志式关系,等等。”强调没有这种精神文明,没有共产主义道德,没有共产主义思想,就不能建成社会主义。讲话对当前提倡共产主义道德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作了充分肯定。指出,“党和政府愈是实行各项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政策,党员尤其是党的高级负责干部,就愈要高度重视、愈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否则,就会在精神上解除武装,就不能教育青年,更无法领导国家和人民建设社会主义。针对当时社会上有人公然反对提倡共产主义道德,讲话指出,“我们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已经坚持用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指导整个工作;用共产主义道德约束共产党员和先进分子的言行;提倡和表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个人服从组织’, ‘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现在已经进入社会主义时期,有人居然对这些庄严的革命口号进行‘批判’,而这种荒唐的‘批判’不仅没有受到应有的抵制,居然还得到我们队伍中一些人的同情和支持。每一个有党性、有革命性的共产党员,难道能够容忍这种状况继续下去吗?”讲话提出要继续批判和反对封建主义残余影响,批判和反对崇拜资本主义、主张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批判和反对无政府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批判和反对资产阶级损人利己、唯利是图、“一切向钱看”的腐朽思想,强调要加强政治教育、形势教育、思想教育,包括人生观教育、道德教育。“要努力使我们的青少年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体力的人,使他们立志为人民作贡献,为祖国作贡献,为人类作贡献,从小养成守纪律、讲礼貌、维护公共利益的好习惯。”讲话明确了共产主义道德在精神文明建设乃至于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应有地位,回答了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究竟要不要提倡共产主义道德这一伦理学界长期争论的问题,澄清了伦理价值观上的是与非,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 《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是邓小平1980年12月25日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这篇讲话共分四个部分,其主要内容是:(1)论述了贯彻调整方针的原因及其必要性。文章指出,由于长期的急于求成,我国国民经济一直存在着比例严重失调的问题。加上“文化大革命”的十年破坏,以及粉碎“四人帮”后的头两年对情况没有摸清,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更发展成为财政不平衡、信贷不平衡、物资不平衡、外汇收支不平衡的局面。而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两年,执行调整方针又不得力,以致造成财政大量赤字,货币发行过多,物价继续上涨。鉴于这种状况,必须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这次调整的目的也正是为了站稳脚跟,稳步前进,更有把握地实现四个现代化,更有利于达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文章明确指出,这次调整是健康的、清醒的调整,在某些方面要后退,而且要退够。(2)强调这次调整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各项正确方针、政策的继续和发展,是三中全会实事求是、纠正“左”倾错误的指导思想的进一步贯彻。为了保证这次调整的顺利进行,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执行三中全会以来一切行之有效的方针、政策、措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方针,继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3)阐明有效地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改进宣传工作,这是保证调整能够顺利实现,巩固安定团结政治局面的一项极端重要的任务。讲话指出,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全党的组织性、纪律性。要教育全党同志发扬大公无私、服从大局、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精神,坚持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4)要求全党必须为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而努力。讲话指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继续巩固,还是遭到破坏,是这次调整成败的关键。邓小平的这篇重要讲话,对分析和解决中国现代化建设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他提出的“经济上实行进一步的调整,政治上实行进一步的安定”的重要方针,引导我国的整个经济转入健康发展的轨道。原文约1.3万字,载《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 ☚ 经济形势和经验教训 陈云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论述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