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壶击缺
《北堂书钞》卷一二五晋裴启《语林》:“王大将军(指王敦)每酒后,辄咏魏武帝《乐府歌》(指曹操《龟虽寿》中的诗句)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未已。’以铁如意击唾壶为节,壶尽缺。” 晋·刘义庆《世说新语·豪爽》:“王仲处(王敦字仲处)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 ”此事又见《晋书·王敦传》。 后人因以“唾壶击缺”或“击缺唾壶”作为激赏诗文之词。宋·张元干《石州慢·己酉秋吴兴舟中》词:“塞垣祇隔长江,唾壶空击悲歌缺。”在这里作者借用这个典故,表示自己不能杀敌雪耻的悲愤心情。李木庵《延安雅集》诗:“主人谓我何不歌,唾壶击碎意则那·”那,奈何。 这两句诗意是:我现在不唱,等到胜利时痛快地唱,唱到把唾壶击碎。这里饱含著对革命胜利无限向往的激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