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腔
哈哈腔,迄今有300年的历史,是产生于河北省民间的一个地方戏曲剧种。 此剧的艺术特色是表演朴实,以唱见长,叙述性、说唱性较强。 哈哈腔在流传过程中,由于不同的地方语言特点和民间艺术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具有不同艺术风格和音乐特点的东、中、西三路。东路流行于山东省的无棣、乐陵、宁津一带;中路流行于河北省沧州、衡水地区;西路流行于保定地区和廊坊的部分地区。各路念白各自受当地方言的影响。主奏乐器虽都是以板胡为主,但西路的笛子很突出,更具有民间吹打乐的特点。 土生土长的哈哈腔,在表演行当方面,小生、小旦为主要行当。 哈哈腔各行当唱腔大体相同,分男腔、女腔两种,男女同调,唯旋律稍有区别。整个剧种的表演特点以细致、逼真、轻松、幽默见长。 像汲水、纺线、梳头、缝补、做鞋等动作,表演者极善于通过艺术手段细腻地表现出来;在戏中,各种行当常常出现一些引人发笑的表演动作和诙谐风趣的唱念。 因此,哈哈腔也是一个具有喜剧表演风格的剧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