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含羞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含羞草 【概况】: 异名 知羞草(《南越笔记》),怕羞草(《生草药性备要》),喝呼草(《广西通志》),望江南(《南宁市药物志》),刺含羞草(《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基源 为豆科含羞草属植物含羞草全植株。含羞草属全世界约500种;中国仅3种1变种,其中1种药用。 原植物 含羞草Mimosa pudica L.,又名呼喝草(《植物名实图考》)。 历史 本品始见于《广西通志》,谓“喝呼草,干小而直上,高可四五寸顶上生梢,横列如伞盖叶叶细生梢两旁,有花盘上,每逢人大声喝之,则旁叶下翕,故曰喝呼草,然随翕随开;或以指点之;亦翕前翕后。”《南越笔记》载:“知羞草,叶似豆瓣相向,人以口吹之,其叶自合,名知羞草。……此草生于两粤……秋开花,茸茸成团,大如牵牛子,粉红娇嫩宛似小儿帽所饰绒球,结小角成簇,大约与夜合花性形俱肖,但草木细小,高不数尺……手拂气嘘皆似知觉,大声哃喝,即时俯仰。 ”所述即此种。 形态 亚灌木状草本。 直立、蔓生或披散状,高可达1m,枝条散布倒刺毛或勾刺。 托叶披针形,长0.5~1cm,具刚毛。 双数羽状复叶触之即下垂闭合;羽片通常2对,掌状排列于总叶柄先端,长3~8cm;小叶8~20对,线长圆形,长0.8~1.3cm,宽0.15~0.25cm,先端急尖,边缘具刚毛。头状花序圆球形,直径约1cm,总花梗单生或2~3著生于叶腋;花小而多、粉红色;苞片线形;花萼极小;花冠钟状,裂片4,外面被短柔毛;雄蕊4,长于花冠;子房有柄;胚珠3~4;花柱丝状,柱头小,荚果扁长圆形,长1~2cm,宽约0.5cm,微弯曲、边缘波状,具刺毛,成熟时节间脱落。 种子卵形,长0.35cm。花期3~10月,果期5~11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327页.图2883)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坡丛林,路旁,湿地。 今广为栽培。 分布于中国华东、华南、西南。。 【生药】: 栽培 宜温暖湿润的气候。 对土壤适应性强,一般土壤都可栽种。用种子繁殖,3~4月播种,按行、株距各33cm开穴点播,每穴撒种子10粒左右。播后用草木灰覆盖2~3cm,保持土壤湿润。 出苗后,结合除草进行间苗,每穴留苗2~3株,并用人畜粪水追肥2次。主要虫害有蛞蝓,可在早晨撒鲜石灰粉防治。 采集 夏季采收,晒干。 。【化学】: 含茉莉酸(Jasmonic acid)[1]、4-O-(3,5-二羟基苯甲酸)-β-D-葡萄糖醛酸[2],以及含羞草碱(Mimosine)[3]。 参考文献 [1] Physiol Plant 1985;64(2)∶207 [2] CA 1983;99∶85115h [3] Nature 1962;194(4829)∶694 【药理】: 用含有含羞草碱0.5%的饲料喂饲小鼠,可使小鼠脱毛[1]。含有含羞草碱1.0%的饲料喂饲小鼠4wk,可使小鼠致死;含羞草碱含量0.5%或低于0.5%的饲料,也可使大鼠生长停滞,尿中出现蛋白质及氨基酸,脱毛,缩短生命[2]。 参考文献 [1] Nature 1962;194(4829)∶694 [2] CA 1962;57∶7577e 【药性】: 性味 甘,寒。 有毒。 ❶ 《生草药性备要》:“甘,寒。” ” 功效 清热,安神,消积,解毒。 主治 肠炎,胃炎,失眠,小儿疳积,目热肿痛,深部脓肿,带状疱疹。 ❶ 《生草药性备要》:“止痛消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炖肉。外用:捣敷。 使用注意 本品有麻醉作用,内服不宜过量,孕妇忌服。。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 ❶ 配倒地拱(粉防己),治神经衰弱,失眠。 ❷ 配卷柏、藕节,治咯血。 方选和验方 ❶ 江西《草药手册》:“治咯血:含羞草9g,龙牙草15g,旱莲草15g,藕节30g。水煎服。” ” ” 单方应用 ❶ 《岭南采药录》:“治失眠,肠炎,胃炎,小儿疳积,目赤肿痛:含羞草3~6g,水煎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