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古喀斯特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喀斯特

是非现代环境下形成的喀斯特,包括被各地质时期的岩层埋藏的埋藏喀斯特;地下喀斯特空间全部被充填已无喀斯特作用的化石喀斯特;被松散堆积物所掩覆的覆盖喀斯特;由于地壳上升和气候带的变动,使一些地质时期发育的喀斯特被剥露而被现代喀斯特作用改造的残留喀斯特。

古喀斯特的研究具有恢复构造和古环境的意义。

1909年德国L.萨维茨基(Sawicki)称,覆盖型喀斯特是一种被第四纪松散堆积物所覆盖的古喀斯特。

自此以后,古喀斯特的含义长期来是泛指而比较含糊的,如前苏联В.А.阿普罗道夫(АпpoБoв,1960)把第四纪前发育的喀斯特称古喀斯特,张英骏等(1985)则把新生代以前地史时期形成的喀斯特称为古喀斯特,任美锷等(1979)、D.C.福特(Ford)和P.W.威廉姆斯(Williams)(1989)指出:一些喀斯特现象是过去地质时期的营力作用所形成,对现代环境来说,它们是古喀斯特或是残留喀斯特,这种提法是比较合理和全面的。

20世纪70年代由于板块运动、古海洋学以及石油天然气储存空间等研究,使古喀斯特研究广泛开展起来。M.赫拉克(Herak)等(1972)指出一些残留的锥状喀斯特(古峰林)的分布,从中国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向西经帕米尔、高加索、波兰克拉科高原、南斯拉夫南部至德国的斯旺并阿尔卑斯高原,均位于喜马拉雅-阿尔卑斯山系的北侧,适在印度板块和非洲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而大面积抬升地带,任美锷等(1979)亦这样认为,并指出那儿正是始新世古特提斯海沿岸,处于古热带和热带洋流所流经地区,发育了锥状喀斯特(峰林)。同时他们研究了中国的古喀斯特和深部古溶洞后指出,不同时期的喀斯特过程是迭加的,喀斯特形态也是迭加和积累的。中国热带喀斯特分布范围远远超过现在的热带,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上的古峰林、云南路南石林都是在第三纪热带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是为残留喀斯特。残留喀斯特在古巴、波多黎各沿海为孤峰,兀立在喀斯特平原上,中欧为残留的锥状喀斯特,分布在南斯拉夫和爱奥尼亚岛上,英国有一种溶沟间的平板状喀斯特面(Clint),是经过第四纪冰川作用的石芽,亦是一种残留喀斯特。

埋藏在地下深处的喀斯特,则有古喀斯特面和古溶洞,它们往往被矿床所充填,或是油气的储存场所。

如中国二叠系茅口灰岩与乐平煤系之间的古喀斯特面上有高岭土和粘土岩矿,灰岩喀斯特面上若被二叠系玄武岩所覆盖则有冰洲石矿;世界上50%的油田分布在碳酸盐岩地层中,以层间喀斯特面和古溶洞作为油储,中国华北平原任丘油田的古潜山,就是一个震旦亚界灰岩的喀斯特面,它已被数百米厚的第三系和第四系地层所埋藏。新几内亚一些喀斯特为火山熔岩所埋藏,火山熔岩的年龄为85万年。加拿大、挪威的一些古喀斯特地貌如坡立谷为第四纪冰碛物所覆盖,有的则在冰川覆盖下发育了喀斯特洞穴,称为冰川喀斯特。

世界上一些铝土矿沉积在古喀斯特面上和喀斯特盆地里,前者为埋藏喀斯特,后者称覆盖型喀斯特,其规模很大,如中国广西平果铝土矿。

80年代中,由捷克鲍萨克(P.Bosak)和加拿大D.C.福特主编的“世界古喀斯特”论文集,综述了各地质时期世界古喀斯特特点和分布,指出古喀斯特发育分布于N30°~S30°间,那儿是碳酸盐沉积带,而三叠系、侏罗系和白垩系的喀斯特可扩大至N60°和S80°。

【参考文献】:

1 Herak M,et al. Karst-Important karst Regional of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Amsterdam :ELsevier, 1972

2 James N P,et al. Palecokarst. New York:springer, 1972

3 任美锷,等.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9,4∶95~108

4 张英骏,等.应用岩溶学及洞穴学.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5.71~72

5 Ford D C,et al.Karst Geomorphology and Hydrology.London:Unwin Hyman,1989,1∶507~512

(南京大学王飞燕副教授撰)

上一篇:古地理学
下一篇:现代科技综述大辞典上目录
"古柯古柯

【名称出处】:《全国中草药汇编》

【概况】:

基源 为古柯科古柯属植物古柯的叶。

古柯属全世界约250种,中国约2种。

原植物 古柯Erythroxylum coca Lam.

形态 小灌木,高达1m。

树皮浅棕色,有纵纹。叶互生,革质,椭圆形至倒卵形,长4~8cm,全缘,主脉两侧各具纵线1条。

花小,单生或3~4朵簇生于叶腋;花萼绿色,5裂;花瓣5,淡黄绿色,内面基部有1舌状附属物;雄蕊10,5长5短,花丝基部合成筒状,花药黄色;子房卵形,3室,柱头3叉。果实椭圆形或倒卵形,或熟时红色,有宿存花萼。

全年开花,以3~4月为盛花期。(图见《中草药学》.510页.图429)

生境与分布 原产南美洲热带(秘鲁)。

海南、广西及云南有栽培。

【生药】:

栽培 中国海南和云南西双版纳均有栽培。

用种子繁殖,育苗移栽。当果实成熟为淡红色时采摘作种,随采随播,按行距12~15cm开浅穴点播,播后覆土盖草、浇水,保持土壤湿润,每亩用种量为鲜果3.5~4kg,出苗后揭去盖草,苗高6~9cm时间苗和田间管理,苗高30cm以上,即可出圃移栽。于春季或秋季定植,按行株距1.0×1.5m栽植,定植后每年适时中耕除草和肥、水管理,一般定植后2年,即开始收获。也可采用扦插繁殖,截取健壮枝条,剪成15~20cm长小段,每支有3~4个节,用25ppm萘乙酸溶液浸泡插条基部20小时,按行株距12×5cm,将插条的2/3斜插于苗床,保持荫蔽湿润,约2个月即能生根成活。

采集 种植一年半后即可收获,以生长3~5年者产量最高。每年采收3次,稀有4次。

采得叶后,晒干或烘干。

鉴别 叶片卵形或椭圆形,长4~8cm,宽2.5~4cm,全缘,叶端尖,有呈尖刺状;表面绿棕色或棕色,上面的主脉常凸出叶面成脊线状,下面的主脉显红棕色,在下面主脉的两侧,约距3mm处,各有一条特异的弧线,自叶端直达叶基,侧脉自主脉作直角状分出,常相互连结。

气香,味苦,继有麻感。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化学】:

含多种生物碱,主要有1-古柯碱、佳皮酰古柯碱(Cinnamylcocaine)、α-及β-组丝古柯碱(α-,β-Truxilline)、苯甲酰爱康宁(Benzoyl ecgonine)、爱康宁甲酯(Ecgonine methylester)、降爱康宁(Norecgonine)、卓古柯碱(Tropacocaine)、古豆碱(Hygrine)、古豆醇碱(Hygroline)、红古豆碱(Guskhygrine,Cuscohygrine)、爱康尼丁甲酯(Ecgonidine methylester)等。

参考文献 新华本草纲要.第一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276

【药性】:

性味 苦、涩,温。

功效 兴奋强壮,消除疲劳。

主治 局部麻醉药,并能消除疲劳。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2:0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