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鼓
❶ 较轻地连续击鼓。 宋词中多指军乐仪仗中的鼓声。谢朓《鼓吹曲》:“凝笳翼高盖,叠鼓送华辀。”李益注:“小击鼓谓之叠。”叶梦得《水调歌头·霜降碧天》:“叠鼓闹清晓,飞骑引雕弓。”方信儒《西江月·碧洞青崖》:“绝壑偏宜叠鼓,夕阳休唤归鞍。”周密《高阳台·照野旌旗》:“纵英游,叠鼓清笳,骏马名姬。” ❷ 津鼓。船行时敲击的鼓。蔡伸《虞美人·彩旗摇曳》:“彩旗摇曳樯乌转,鹢首征帆展。高城楼观暮云平,叠鼓凝笳都在、断肠声。 ”张元干《临江仙·露坐榕阴》:“露坐榕阴须痛饮,从渠叠鼓频催。”陆游《蓦山溪·元戎十乘》:“催叠鼓,起牙樯,难锁长江断。”姜夔《鹧鸪天·曾共君侯》:“移家径入蓝田县,急急船头打鼓催。” ❸ 伴舞的乐鼓。苏轼《南柯子·绀绾双蟠》:“轻盈红脸小腰身,叠鼓忽催花拍斗精神。”吴则礼《满庭芳·声促铜壶》:“渐园林月永,叠鼓凝笳。” ❹ 指腊末箫鼓。姜夔《玲珑四犯·叠鼓夜寒》:“叠鼓夜寒,垂灯春浅,匆匆时事如许。”又《菩萨蛮·鸣笳叠鼓》:“鸣笳叠鼓催双桨,扁舟稳泛桃花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