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双因素理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双因素理论 又称“保健因素一激励因素理论”。 行为科学中一种以满足人的需要的目标或诱因为基础的激励理论。最先由美国心理学家、行为科学家赫茨伯格于1959年提出。他通过大量调查发现,职工感到不满意的因素都属于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方面的。如果工作条件、工资报酬等低于职工可以接受的水平,则会引起职工的不满;而改善了,则不满消除,但并不会导致积极的工作行为。 这类因素类似于卫生保健,它只能对人的身体起预防效果,但不会直接导致身体健康,赫茨伯格把这类因素称为“保健因素”。另外,他又发现,使职工感到满意的因素是属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如工作富于成就感,工作成绩能得到社会承认,个人才能可以发挥等内部因素。他主张从内部因素来调动人的积极性,这种内部激励因素与“保健因素”相结合,称为“双因素”理论。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