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阳除湿防风汤
【方源】: 《脾胃论》卷中。 【异名】: 升阳除湿汤(《嵩崖尊生》卷九)。 【组成】: 苍术(泔浸、去皮净)四两 防风二钱 白术 白茯苓 白芍药各一钱 【用法】: 上 咀、除苍术另作片子,水一碗半,煮至二大盏,纳诸药同煎至一大盏,去滓,空心食前稍热服。 【功用】: 升举阳气,升清降浊。 【主治】: 脾胃虚弱,阳气下陷,以致飧泄、濡泻,或后重、便闭,及肠风下血。 ❶ 《脾胃论》:大便闭塞或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能便或少有白脓或少有血。 ❷ 《内经拾遗》:濡泻。 ❸ 《明医杂著》:脾胃损伤,阳气下陷,大便泄泻或后重便塞。 ❹ 《张氏医通》:风湿飧泄及肠风滞下便血。 ❺ 《证治宝鉴》:泻注诸涩药不效者。 【宜忌】: 慎勿利之,利之则必致病重,反郁结而不通。 【方论选录】: 此证飧泄不禁,以此药导其湿;如飧泄及泄不止,以风药升阳,苍术益胃去湿;脉实, 胀闭塞不通,从权以苦多甘少药泄之;如得通,复以升阳汤助其阳,或便以升阳汤中加下泄药。 ❶ 《医方考》:风能胜湿,故用防风;燥能制湿,故用二术;淡能利湿,故用茯苓;土病木乘,故用芍药。又曰:久风入中,则为肠风飧泄,故用防风;伐肝疏脾,非酸不可,故用芍药。 ❷ 《医方集解》:此足太阴阳明药也,苍术辛温燥烈,升清阳而开诸郁,故以为君;白术甘温,茯苓甘淡,佐之以健脾利湿;防风辛温胜湿而升阳;白芍酸寒敛阴而和脾也。 【临证举例】: 便秘 《中医杂志》(1983;4:78):凡经常便秘,虚坐努责,甚或下坠,便中带血,或虚人不任攻伐者,用此方效果亦很满意。药量改为苍术15克,防风、茯苓、白术各10克,白芍6克。老年人大便不通,上述药量需减半,否则往往出现腹泻。此方妙在无攻伐之弊,对年老、体弱、大病后、产后、不宜用攻下方药者,辨证使用升阳除湿防风汤颇效。 【备考】: 按:本方方名,《证治汇补》卷八引作“升阳防风汤”。《内经拾遗》有甘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