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头骨
【名称出处】:《别录》 【概况】: 基源 为兔科兔属动物蒙古兔、东北兔、华南兔等的头骨。 原动物 免Lepus tolai Pallas 余项参见“兔肉”条。 【药性】: 性味 甘、酸,平。 ❶ 《别录》:“平。” ❷ 《食疗本草》:“酸。” ❸ 《本草品汇精要》:“甘,平。” 功效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 头痛眩晕,消渴,难产,恶露不下,小儿疳痢,痈疽疮毒。 ❶ 《别录》:“主头眩痛,癫疾。” ❷ 《本草拾遗》:“主难产,烧灰末酒下。” ❸ 《纲目》:“烧末敷,妇人产后阴脱,痈疽恶疮。水服,治小儿疳痢。 煮汁服,治消渴不止。”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或烧灰入丸、散,3~6g。外用:烧灰研末敷。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❶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风疾:免头骨12~24g水煎服。” ❷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疥疮:兔头骨适量研末外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