𩫖(ɡuō)“ ,度也,民所度居也。从回,象城郭之重,两亭相对也。或但从囗音韦。凡 之属皆从 。”(古博切) 太炎先生云:“按度为宅字之借。度居者,宅居也。今文《尚书·尧典》‘宅南交’、‘宅西’诸宅字,皆作度。是二字通用之证。○《汉书》往往借度为宅。”[1] 甲骨文作 、 ,繁体字形象四合式的城墙上面建有用来瞭望的门楼,即“城郭”的象形字。卜辞中或用其本义,如:“己丑,子卜,贞:余又乎出 。”(《人》三二四一)[2]金文或作 、 、 。战国天星观1号墓遣册简作 。《说文》其中的解释“度也,民所度居也”是声训,旨在推源。度也有居住义,度、居为同义连用。小篆 是城郭字。古代国都所在地皆两重,内曰城,外曰郭。城门之上,又各有一亭。《释名·释宫室》:“郭,廓也。廓落在城外也。”古代城郭皆用土修筑,故从郭的字可改从土。《说文》土部中垣、堵、城等籀文皆从 ,可见西周从 之字因袭不变,小篆都改为从土。 “上古时期, 既是郭字,有时亦用作城墉的墉字。《说文·土部》:‘墉,城垣也。从土,庸声。 ,古文墉。’故知 为郭、墉二字所自出。……战国文字 演变为享,仍读郭,如上博简《曹沫之陈》:‘城 (郭)必攸(修)。’字仍通槨,如睡虎地秦简《秦律十八种·田律》:‘唯不幸死而伐绾 者。’‘绾 ’即‘棺槨’。”[3]
部只有一个属字。 𩫖 ☚ 朢 斝 ☛ 000003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