𧮈巴郎;謇巴郎;蹇巴郎tɕian53pa55jian53ba55lang21laŋ21] 口吃的人。《玉篇·言部》: “謇,吃也。”唐玄应《一切经音 义》卷一《大威德陀罗尼经第十五卷》 “謇吃”引 《通俗文》: “言不通利谓之謇吃。”明李实《蜀语》: “言吃曰謇○謇音简。” 民国十五年《简阳县志》卷二十二《礼俗篇·方言》: “口吃曰謇巴郎。”民国二十八年《巴县志》卷五《礼俗·方言》: “今川西谓言蹇难者曰吃子, 川东曰𧮈巴郎。” 民国三十二年《沿河县志》卷十三《风土志·方言》: “口吃曰蹇巴郎。”又,民国二十一年《南溪县志》卷四《礼俗下·方言》: “俗呼口吃者为謇八郎。”亦同。今蜀方言仍谓口吃为“结”,谓口吃或吐词不清者为“结子”、“结舌子”、“夹舌头儿”、“夹舌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