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𤻊疝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𤻊疝

病名。𤻊又作颓。 出《素问·阴阳别论》。
❶指寒湿下传引起的阴囊肿大。《儒门事亲》卷二: “𤻊疝, 其状阴囊肿缒, 如升如斗,不痒不痛者是也。得之地气卑湿所生,故江淮之间,湫溏之处,多感此疾。宜以去湿之药下之。”《类证治裁》卷七: “传为𤻊疝,囊丸肿大如栲栳,顽痹不仁。三层茴香丸、荔枝散。”或用燥阴散,寒加吴茱萸、大茴香; 湿加泽泻、木通;湿热者,加小茴香、栀子、黄柏等。
❷指妇女少腹肿或妇女阴户突出的病证。《素问·脉解》:“厥阴所谓𤻊疝, 妇人少腹肿者, 厥阴者辰也。”《儒门事亲》卷二: “𤻊疝……女子阴户突出, 虽亦此类,乃热则不禁固也,不可便谓虚寒而涩之、燥之、补之。”
❸指阴疝。《圣济总录》: “邪气聚于阴,致阴器肿大而痛者, 阴疝也, 一名𤻊疝。”参见阴疝条。

𤻊疝㿗疝tuí shàn

前阴病之通称。在男子指睾丸肿大、偏坠一类病证,在女子则指阴挺、阴肿一类病证。《景岳全书·杂证谟》:“𤻊疝,其状阴囊肿缒如升如斗,不痒不痛者是也……女子阴户挺出,虽亦此类,乃热则不禁固也。”

𤻊疝

𤻊疝

𤻊疝, 是指阴囊肿大顽𤻊的一种疝。 临床特点是阴囊下坠,坚硬肿大,多无痛痒。《儒门事亲·疝本肝经宜通勿塞状》:“𤻊疝其状阴囊肿缒, 如升如斗,不痒不痛者是也。”𤻊疝一作𤻊疝出《素问》。 又称㿉疝、癃疝。
𤻊疝的病因, 多由于湿邪所致。 《儒门事亲》卷二:“𤻊疝,……得之地气卑湿所生,故江淮之间,湫溏之处,多感此疾。”《丹溪心法》:“𤻊湿多”。 或因久坐冷湿之地,湿气下袭,水气内盛,湿痰瘀结,阻于足厥阴肝经而成。也可因劳倦内伤,脾虚气弱,水湿停聚于下,或因水湿积久化热,湿热瘀结所致。 𤻊疝的治疗,应以行气除湿为主。
𤻊疝, 症见阴囊肿坠粗厚坚硬,甚至肿大如斗,麻木不知痛痒,四肢重着,苔白腻,脉濡。是由于水湿之邪聚于阴囊,湿郁日久,渐至痰凝血滞,瘀结于内而成。治宜行气利湿,软坚消肿,方用二陈汤去甘草,加海藻、昆布、荔枝核、茴香、川楝等药。或济生橘核丸。如湿邪偏胜者,可加茯苓、泽泻等;瘀结甚者,可加莪术、川牛膝等。偏于气滞者,可用三层茴香丸、荔枝散。如痰湿郁久化热者,可用龙胆泻肝汤合济生橘核丸,以清肝除湿,软坚消肿。
𤻊疝肿垂,亦可兼用外治法。如阴囊肿大,属寒湿者,用雄黄、白矾各60g,甘草30g,煎水泡洗;属湿热者,用马齿苋捣,或蔓菁根和马鞭草捣敷。《证治指南》疗囊肿如斗,用木鳖子七粒,皂角二条、煨黄,延胡索五钱,炒川椒一合,去目炒。共为细末,烧酒调涂包扎。更以经霜楮叶一斤,水煮,乘热熏洗之。
历代医家所述之𤻊疝,还有其他一些含义。如《医部全录·前阴门》:“颓疝,小腹控卵肿痛,所谓膀胱疝也。”《圣济总录·阴疝统论》又将肠𤻊、卵胀、气𤻊、水𤻊统称为𤻊疝。 其云:“阴疝也,一名𤻊疝,其类有四,即肠𤻊、卵胀、气𤻊、水𤻊是也。” 肠𤻊即膀胱疝,卵胀即狐疝,气𤻊即气疝,水𤻊即水疝,可参见“气疝”、“水疝”条。
此外,《儒门事亲》认为湿热所致的“女子阴户突出”也属𤻊疝之类。

☚ 疝   寒疝 ☛

𤻊疝

𤻊疝

阴囊肿大,如升如斗,不痒不痛者,称为𤻊疝,见于《素问·阴阳别论》,又名阴𤻊疝。 多因地处卑湿,易于感受湿邪,正如《儒门事亲》谓:“得之地气卑湿所生,故江淮之间,湫溏之处,多感此疾”;或脾虚气陷,寒湿下注,以致水湿凝聚,阻滞肝脉,气血不通,发为𤻊疝。若兼肾气不固,封藏失职,浊精外溢,则可出现尿浊。
证见阴囊局部肿大下垂,甚者如球状,不红、不热、不痛,开始皮肤发亮,其后变粗变硬如橡皮,阴茎内缩,或见尿浊,舌苔薄白,脉沉细。治宜健脾利湿、活血通络,用五苓散加橘核、荔枝核、牛膝、苏木;阴囊肿胀发亮,痛明显者加桃仁、红花、鸡血藤;阴囊肿硬者,加三棱、莪术、土茯苓;肾虚腰痛者加山萸肉、杜仲、桑寄生、枸杞子;寒盛而阴囊发凉者加附子、干姜、葫芦巴;尿混白浊者加萆薢、泽泻、滑石、防己;湿热重者加黄柏、苍术。外治可用海桐皮、透骨草、老鹳草、川椒、木瓜、秦艽、当归煎水熏洗患处。

☚ 水疝   血疝 ☛

𤻊疝tuí shàn

incarcerated hernia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0:4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