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𢫭;㾭tɕiəu213jiu213扭结; 皱缩。《类篇·手部》: “𢫭, 摍𢫭, 不申。” “摍𢫭”或同 “缩朒”。《说文·月部》: “朒,朔而月见东方谓之缩朒。” 《玉篇·月部》: “朒,缩朒,不宽伸之皃。《说文》 曰: ‘月见东方谓之缩朒。’” 唐慧琳 《一切经音义》 卷五十八 “皱𢫭”: “《通俗文》: ‘缩小曰㾭, 物不伸曰缩𢫭。’” 明李实《蜀语》: “不伸曰𢫭○𢫭音纽。”以今方音读之,当音[tɕiəu213]。 亦作“㾭”。 《广雅·释诂三》: “㾭, 缩也。”王念孙疏证: “今俗语犹谓物不伸曰㾭矣。”清张慎仪《蜀方言》卷上: “筋不舒曰㾭。”原注: “《集韵》: 㾭,即就切。”今川北仍谓物不伸为“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