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耕獵類 > 農耕部 > 銍艾 > 齊天鐥 > 𠠫刀 𠠫刀 lídāo 亦作“劙刀”。開荒所用刀。《廣韻·去霽》:“𠠫,同劙。”元·王禎《農書·農器圖譜集·銍艾門》:“𠠫刀,《集韻》與‘劙’同,闢荒刃也,其制如短鐮,而背則加厚。嘗見開墾蘆葦蒿萊等荒地,根株駢密,雖强牛利器,鮮不困敗。故於耕犂之前,先用一牛引曳小犂,仍置刀裂地,闢及一壠,然後犂鑱隨過,覆墢截然,省力過半。又有於本犂轅首裏邊就置此刃,比之别用人畜,尤省便也。”明·徐光啟《農政全書·農事》:“如泊下蘆葦地内,必用𠠫刀引之,犂鑱隨耕,起撥特易,牛乃省力。”又《農器》:“又有於本犁轅首裏邊就置此刃,比之别用人畜,就省便也。” 
𠠫刀 (《農政全書》) 𠠫刀slasher宋元时期创制的一种开荒工具。形如厚背短镰。有两种装置方法:一种是单独装在小犁的犁床上,先由小犁开垦,继用耕犁翻土;另一种是直接安装在犁辕头上,位于犁镵之前。先由𠠫刀割断土中盘结的根株,再由后面的犁镵耕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