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原子发射光谱法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原子发射光谱法利用被激发原子发出的辐射线形成的光谱与标准光谱比较,识别物质中含有何种物质的分析方法。用电弧、火花等为激发源,使气态原子或离子受激发后发射出紫外和可见区域的辐射。某种元素原子只能产生某些波长的谱线,根据光谱图中是否出现某些特征谱线,可判断是否存在某种元素。根据特征谱线的强度,可测定某种元素的含量。一次检验可把被检物质中的元素全部在图谱上显现出来,再与标准图谱比较。可测量元素种类有七十多种。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分析速度快。在司法鉴定中,主要用于泥土、油漆、粉尘类物质及其他物质中微量金属元素成份的定性分析。定量分析较复杂且不准确。 原子发射光谱法AES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利用原子受热或电能的激发而发射的特征光谱来分析物质化学组成的方法。习惯上常简称为发射光谱分析。 图1 发射光谱仪方框图 主要的仪器类型有火焰分光光度计、摄谱仪、光电直读光谱仪、ICP光源发射光谱仪等。 火焰分光光度计 使用滤光片作为分光元件的称为火焰光度计;采用棱镜或光栅为分光元件的称为火焰分光光度计。火焰发射光谱法具有设备简单、光谱线少等优点。但由于火焰温度较低,只能激发具有低激发能态的原子,特别适合于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分析。火焰分光光度计由火焰光源、原子化器、分光元件、光电检测器、放大器和显示记录装置等组成。 摄谱仪 用照像方法把光谱记录在光谱底板上的光谱仪器。根据分光系统不同,可分为棱镜摄谱仪、光栅摄谱仪和干涉分光摄谱仪。根据分光性能的不同,可分为小型摄谱仪、中型摄谱仪、大型摄谱仪和高色散率摄谱仪。与摄谱仪相配套的附属设备还有激发光源、光谱投影仪和测微光度计等。光谱投影仪可把摄谱仪摄下的光谱底板在仪器上投影放大,与已知物质光谱或标准光谱谱线作比较,是光谱定性和半定量分析的主要工具;测微光度计用来测定光谱底板上谱线的黑度,是进行定量分析的工具。 光电直读光谱仪 利用光电测量方法直接测定谱线强度的仪器。谱线接收器由出射狭缝和光电倍增管等组成,有两种接收谱线的方式。一是扫描式,即接收器在焦面上移动的方式。接收器数目可以少至两个,一个逐条接收分析线,另一个接收内标线,因而成为双光道的仪器。二是固定接收器式,即在焦面上安装许多个固定的接收器。每一个分析线都有一个接收器,因而成为多光道的仪器。为了能分析那些分析线位于真空紫外区的元素,避免空气对辐射的吸收,可将光电直读光谱仪的光学系统置于真空中。这样的仪器称为真空光电直读光谱仪,又称真空光量计。 ICP光源发射光谱仪 利用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作为激发光源。装置由一个石英管和环绕着它的通水冷却的几匝铜管线圈组成。当线圈中通过高频电流时,产生强烈振荡的磁场,其能量耦合到石英管内,用微电花引发管内氩气电离,便产生等离子体焰炬,温度可高达10 000K左右。使用ICP光源的特点是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分析范围宽、基体效应和化学干扰小。将ICP光源与电子计算机控制的高度自动化的多道式或扫描式光电直读光谱仪相结合,使ICP光源的特点与原子发射光谱能进行多元素同时分析的优点相得益彰。图2是一台ICP光源发射光谱仪的外形,图3是ICP光源点燃后的情景。
应用 原子发射光谱法有许多优点:❶分析速度快。能连续对大批样品中的几十种元素进行同时分析。 ❷选择性好。许多化学性质极相似而难以分别分析的元素,如稀土元素,其光谱性质有较大差异。 ❸灵敏度高。许多元素的绝对灵敏度可达10-11~10-13克。 ❹试样消耗少。在直接使用固体样品时,仅需几毫克。因此,广泛应用于金属、矿石、稀土元素、超纯材料的无机组分分析。在农业上的应用也很多。用发射光谱法可同时分析植物土壤或肥料样品中众多的微量营养元素和污染元素含量。利用简便的火焰光度法可测定钾、钠等元素的含量。利用激光显微光谱分析,可分析生物组织病变部分和正常部分之间的差别。也可用发射光谱法测定稳定同位素15N(重氮)。重氮作为示踪元素是研究植物营养、土壤肥料的重要工具。
原子发射光谱法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 (AES)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