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蔬菜运输
50年代初期,郊区蔬菜运输基本上是中远郊水网地区用木船运载;近郊农民一般用拖车、自行车等非机动车或挑担步行运到蔬菜市场批售。
1958年及随后三年困难时期,蔬菜购销采取田头交货形式,运输职能由农方转向零售部门,运输工具开始用机动车替代。1963年,蔬菜恢复进场交易后,运输上又开始以农民送菜进城为主,辅以菜场自己提货托运。到60年代后期,农民送菜用非机动车仍占蔬菜上市量的70%。
70年代后期,通过政府的政策扶持,加快配置机动车辆,到1985年,生产、零售拥有的机动车运输已能基本承担蔬菜一天的上市量, 蔬菜运输开始以自备机动车为主。
1985年8月, 市蔬菜公司新建成的蔬菜铁路专用线投入使用, 上海市流入流出的蔬菜大部分从专用线发运。专用线并自备月台和铲车等, 为蔬菜办理托运、短驳、装卸业务。同年, 为适应一些大中型零售菜场进行更新改造, 向商场化发展和销售包括速冻蔬菜在内的冷冻食品的需要, 商业部分配给上海卡车、保温卡车80辆, 作为零售菜场销售速冻蔬菜、副食品的配套设施。到1990年, 零售网点已有各类机动车1 000多辆, 市内运送和去外省采购基本都用自备车辆。
从1994年开始, 市政府为了方便郊县菜农送菜进城, 推出了上海市 “菜篮子”工程专用车, 统一标识并颁发 “通行证”。到1996年底止, 共发展到450辆。从1995年开始, 为方便蔬菜的运输和销售, 市政府又推出了 “菜篮子”便民售货车, 到1996年底,已有150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