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四)耕地锐减且土壤质量较差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四)耕地锐减且土壤质量较差 (四)耕地锐减且土壤质量较差41年来,由于工矿、城建、交通等非农业用地增加,山东省耕地面积不断减少。1990年与1949年相比,全省耕地面积共减少2813.5万亩,平均每年减少近70万亩,人均耕地由2.88亩降低到1.21亩。全省耕地肥力,总的来说,比解放初有了大幅度提高,因而农作物(特别是粮、棉、油)的单产和总产都有令人瞩目的增长;但是同全国、尤其是一些先进省份比较,山东省耕地的肥力仍然居中下水平,中低产田比重很大。全省土壤有机质含量按全国土壤肥力水平六级分级标准,居第四级,属中下水平,土壤有机质大于2%的高产稳产土壤仅占2.3%,小于0.5%(亩产量不足250公斤)占3.5%,90%以上的含量在1%左右。全省土壤碱解氮含量普遍不高,属四、五级水平。土壤速效磷含量属极严重缺磷范围。土壤有效锌含量为0.33—7.25ppm,全省约20%的土壤缺锌。土壤有效硼含量普遍较低,缺硼土壤(<0.5ppm)面积,棕壤、褐土约为50%,砂姜黑土约有30%,潮土中也有较大比重。据山东省土壤普查,全省有障碍因素的土壤面积约占普查总面积23507.5万亩的80%。其中,潜育化水稻土面积57万亩,盐碱化面积962.1万亩,粘重板结面积1438.5万亩,砂化面积693.5万亩,低洼易涝面积1420.6万亩,耕层浅薄面积3657.3万亩。山东土壤质量的另一严重问题是污染。农药残留是导致土壤污染的重要因素。山东省从50年代初期直到80年代初,农药使用量逐年增加。按耕地面积测算,50年代每亩耕地农药用量为0.11公斤,60年代为0.33公斤,70年代增为1.66公斤。70年代以前,山东省主要使用六六六、DDT等高毒、低效、高残留有机氯农药,造成了全省农田土壤有机氯农药严重污染,土壤六六六、DDT检出率均为100%。由此也导致了全省农畜产品的农药污染,据抽样调查;全省花生仁六六六含量均值0.30毫克/千克,超标率为79%,最高超标2.5倍;DDT含量均值0.023毫克/千克,超标率5.26%。自1983年国家禁止生产有机氯农药以来,山东省开始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新型替代农药,农药使用量也由80年代初年使用量15万吨下降为7万吨左右,土壤中农药残留量相应减少。据近几年调查:农田土壤六六六虽有检出,除个别样点外均无超标;DDT残留多数地区已很少检出。长期不合理施用或误施滥用化肥,是耕地土壤污染的另一重要因素。山东省从50年代初开始使用化肥,1952年全省化肥使用量仅为40万吨,到1990年达1 021.3万吨,平均亩施量由0.31公斤增至近100公斤,增加了300多倍。由于化肥在土壤中的有效利用率只有30%—40%,60%—70%的化肥残留于土壤中,从而造成土壤污染。山东省化肥污染主要是氮素化肥局部地区用量过大,氮磷钾比例失调,造成土壤硝态氮积累,从而影响农产品质量。“三废”污染是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的又一严重问题。“三废”污染集中分布在污水灌区、工矿污染区、城郊重点污染区,尤以污水灌区为最。由于污水未能得到净化处理,污水中不少有毒、有害物质如金属、酚、氰化物等随污灌进入农田,沉积于土壤中。如麻大湖污灌区,60年代以前是该地区的重要“粮仓”,被颂为鲁北江南;60年代以后,工业废水通过朱龙河、孝妇河、淄河、涝淄河四大排污系统直接汇入麻大湖,日纳污水约17.69万吨,日纳有害物质约53.17吨,水体严重污染。引污染湖水灌溉后的农田土壤已不同程度地发生次生盐渍化、板结,土壤中有毒、有害物质含量比清灌区高出许多。见表1-6-2。 表1-6-2 麻大湖污灌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状况
根据全省6市(地)、47个县区的调查分析,土壤环境达到安全级的只有6个县,达到警戒级的有34个县(区),属轻污染的有5个县(区),属中污染和重污染的有2个单位,均为城镇郊区。 ☚ (三)大气污染严重 第七节 农业自然灾害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