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耕地利用率
浙江是全国的高产农业区域之一,土地的集约经营程度与产出率均较高。
1.耕地复种指数。新中国成立后,浙江依靠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对耕作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从50年代后期开始,在全省逐步建立起以连作稻为主体,以冬季粮、油、肥作物轮作为基础,一年三熟或二年五熟
表7-3-4 1978—1992年农业生产物耗率
单位:%
年份 | 物耗率 | 年份 | 物耗率 | 年份 | 物耗率 |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 30.1 28.1 32.2 29.3 29.7 |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 31.9 30.7 29.9 30.3 31.4 |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 32.3 33.0 34.4 34.8 36.6 |
的稻田耕作制度,大大提高了耕地的利用率。1992年全省复种指数为252.8%,比1952年的200.3%提高了52. 5个百分点,继续保持了70年代以来的较高水平。由于复种水平的提高,1992年与1952年相比,全省虽然耕地面积减少了350. 3千公顷,但农作物播种面积却增加了185. 93千公顷。1992年以种植粮食为主的水田面积中,种植三熟作物的面积达675. 11千公顷,占全省水田面积的39. 9%,占种粮水田面积的50. 9%;种植三熟粮食的旱地面积也达72.06千公顷,占旱地 (耕地)面积的25%;此外,还有561.7千公顷水田种植两季粮食。
2.单位耕地面积提供的产值。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的种植业生产结构不断得到合理调整,单位耕地提供的产值也在结构调整中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和增长。据统计,1992年每亩耕地提供的农业(种植业)产值达709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78年增长40%;每亩耕地提供的农业 (种植业)净产值为520元,比1978年也有较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