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四) 文化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四) 文化 (四) 文化以民间花会、戏剧演唱、曲艺说唱等形式自娱自乐的文化活动,始于明,盛于清。解放后,丰台区的文化事业迅猛发展。1950年建立了丰台文化馆。1956年改造解放前建立的民众教育馆,扩建后改称为南苑文化馆,是当时北京市农村地区示范馆。50年代和60年代兴建农村文化站7个。1957年成立丰台区电影放映队,1981年改建为丰台区电影发行放映公司。1958年建立了新华书店和丰台影剧院。1959年建立了长辛店影剧院。1978年建立了丰台区图书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丰台区的群众文化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1989年建成了丰台区文化中心。1979年丰台区农村建有141个图书室、85个电影放映队,全区5个乡分别建立了乡文化站。1985年5个乡分别成立农民摄影协会,其中南苑公社(乡)文化站的农民摄影作品,多次在全市、全国的摄影作品大赛中获奖。1990年和1993年卢沟桥乡、南苑乡分别建了近万平方米的乡文化中心。1993年南苑乡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丰台十八村”的花会久负盛名,至今还流传着“后泥洼的棍(五虎棍),前泥洼的幡(中幡),孟村旱船跑得欢,刘家村少林蜈蚣岭(五虎少林),樊家村的童子众会参(童子老会)”的民谣。1978年至1988年每年的春节,在丰台北大地数百米长的大街上举办的30余档民间花会表演,在全市乃至全国都有较大的影响。1984年至1988年举办的元宵灯会,不但吸引了全区的群众,而且还吸引了众多的外区及外省市的群众观看。1985年开始,还举办了每年一度的“五月的鲜花·卢沟桥之声”群众歌咏活动,至1995年累计参与者达百万人,登台演唱者15万余人。1995年全区有区级文化机构9个,乡镇文化站(中心、馆) 16所,村级农村俱乐部10个,文化艺术团体2个,对外营业的歌舞厅93家。1995年农村电影放映点已扩展到13个,全年放映电影2500余场,观众达60余万人次。1995年组织农民艺术节演出,“五月的鲜花”群众歌曲演唱会、夏日文化广场、全区农村歌手大赛、全区农村交谊舞等大型群众文化活动6次,演出各类文艺节目61场,仅“五月的鲜花”群众歌会这一项就有10万余人登台放歌。全区农村有民间花会队伍和秧歌队83支。每到重大节假日这些队伍就走街串巷表演,营造出浓厚的农村文化氛围。 ☚ (三) 科技 (五) 医疗卫生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