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改善生产队的经营管理
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四清要落实在建设上面”的指示精神,全省各地在“四清”运动后期,都根据《六十条》的有关规定和中共浙江省委制定的《生产队经营管理工作纲要》,改善和加强生产队的经营管理。
实行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以后,浙江省农村生产队的经营管理有三种情况:
❶生产和管理工作搞得好,集体经济巩固的生产队,约占总队数的30%;
❷生产有了较大恢复,经营管理工作基本上是好的,集体经济基本巩固的生产队,约占50%;
❸生产没有显著好转,经营管理工作搞得不好,集体经济不很巩固的生产队,约占20%。
在改善生产队经营管理工作中,主要是做到 “五抓”:
❶抓生产计划。每个队都制订生产计划,实行长计划、短安排,既有全年计划,又有小段计划,要求季季作检查,段段作安排;
❷抓劳动组织和生产责任制。为了便于组织生产,按照生产情况和居住条件,划分若干临时操作组;规模较大的生产队,也有划分比较固定的常年操作组; 多种经营发达的队,还设立专业操作组。一切田间收、种、管和可以制订定额管理的农活,都采取定质、定量、定时间、定工分 “四定”的办法,把责任落实到组或落实到人;
❸抓劳动计酬。对每户社员确定基本劳动工分和基本投肥任务。凡有定额的农活,实行定额管理、按件记分制度,劳动定额分季分段制订,记分形式有集体操作、个人计件,有集体计件、个人活评,有个人操作、按件记分,还有常年固定工分等。
❹抓财务管理。坚持勤俭办社、民主理财,加强经济核算;一切财务帐目,做到日清月结,定期公布;实行钱帐分管,严格开支审批手续;
❺抓思想政治工作。经常开展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教育社员树立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思想,树立勤俭办社、勤俭持家美德,树立爱护公物、遵纪守法新风。经常组织组与组、人与人之间的劳动竞赛,抓先进,树标兵;定期进行总结评比,表扬和奖励先进集体和个人。
为了改善生产队的经营管理,1965年浙江省农村普遍开展了一次以“坚持勤俭办社,加强财务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民主理财运动。加强公社财务管理工作的原则是:按照“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总方针,坚持勤俭办社,实行经济核算,健全财务制度,加强民主管理。就是说,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用经济核算和健全制度的办法,用发动全体社员办财务、大搞群众运动的办法,贯彻执行勤俭办社和民主办社的方针,使财务工作更好地为发展公社生产和合理进行分配服务。
针对当时浙江省不少公社、大队干部存在“现在生产发展了,积累增多了,不需要再那么强调节约了”的思想,集中对他们进行加强勤俭办社、经济核算的思想教育,要求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并把降低非生产性开支和管理费用的程度,作为评定公社工作的标准之一;把是否勤俭节约、廉洁奉公、学会当家过日子,作为评定公社干部的重要条件。
健全公社各级的财务制度,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财务计划制度,会计核算制度,现金管理制度,物资管理制度。同时,建立严格的开支审批手续和简便易行浅显易懂的收支核算办法,便于吸收群众参加财务管理。
实行财务民主,就是把领导干部、财务人员和社员群众三方面的力量结合起来,把经常的民主管理同一年两次的大规模的群众理财运动结合起来。规定每年至少大抓两次,夏收预分一次,年终分配一次,发动群众参加核实产量、查对收支、盘点资产、审查帐目等项工作,进行一次群众性的大算帐,大检查,大评比,大总结。
据浙江省农业厅1965年统计,全省经过民主理财和整顿财务之后,财务帐目清楚、制度健全的一类生产队,由原来的20%左右上升到30%左右;帐目比较清楚、制度尚属健全的二类生产队,由原来的65%下降到60%;帐目混乱、制度不健全的生产队,由原来的15%下降到10%以下。萧山县瓜沥公社经过财务整顿,消灭了财务三类队,50个生产队中有一类队45个,二类队5个,成为全省农村财务先进单位。不少社队的会计人员,为生产、为群众服务的思想大为加强,工作作风也有显著转变,做到了财务工作促进生产,保证生产,社员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