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四) 奶牛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四) 奶牛

(四) 奶牛

1.现状。为了供应城市居民生活和食品工业的需要,上海乳牛业是随城市的发展而发展的。1996年,上海存栏乳牛5.99万头,年产鲜奶22.01万吨,与1952年比较,奶牛数量增加8.32倍,牛奶总产量增加21.79倍。自1988年菜篮子工程实施以来,奶牛和牛奶产量保持相对的稳定,全市牛奶实现充裕供应。
2.历史回顾。上海饲养乳牛约有150多年历史。1843年,上海开辟为商埠后,外国商人和传教士来上海办洋行,建教堂,外侨拥至,急需牛奶。1870年,英侨把黄花奶牛引进上海。1880年,英商引进荷兰乳牛开牧场。1901年,徐家汇天主堂修女院引进黑白花乳牛6头饲养产奶,上海的牛乳业开始形成。1878年后,爱尔夏公牛流入川沙农村与塘脚牛杂交,其体型外貌和产奶性能接近纯种荷斯坦牛。这些乳牛经群众长期选育,形成了一个黑白花乳牛群体。20世纪20年代,中国商人经营的乳牛业得到扩大和发展。到1933年,全市共有中外牧场90家,饲养奶牛2 677头,每日产奶超过3万磅,并有乳品加工设备。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帝国主义侵入上海法租界和公共租界,使上海乳牛业受到严重摧残。1945年抗战胜利后,美国剩余奶粉及制品廉价倾销,乳牛业只能惨淡经营。到1949年,全市有乳牛4900多头,年产鲜奶6 100吨。
3. 1949—1979年生产状况。新中国成立后,乳牛业得到政府的重视和扶持,生产有所发展。1956年,131家牧场经过公私合营,合并为7个牧场,组建成上海市牛奶公司,统一经营与管理,并建造了上海第七牧场和第九牧场。农村的乳牛成为农业合作社的集体牧场。60年代后期,沿海的国营农场,也相继建立乳牛场。这样就形成了上海牛奶公司、国营农场、农村集体三方面的乳牛群体。1975年,奶牛总饲养量达到2万多头,产牛奶5.4万吨。70年代后,积极引进荷斯坦等奶牛的冷冻精液,用以改良上海的黑白花乳牛。
4. 1980—1996年生产状况。进入80年代,牛奶的供需矛盾突出,市政府于1985年起连续8年把解决“吃奶难”列入实事工程,贯彻“国营、集体、个人”三者并举和以郊县集体扩群为主的方针,使牛群的数量迅速增加。1991年达到7.31万头, 产奶25.55万吨, 牛奶供应满足市民需要, 自给率达到100%。90年代, 乳牛业拓展到外省建立牛奶商品基地后,上海的乳牛群体稳定在6万头左右, 产量保持在20多万吨。并加强乳产品市场开发, 先后开拓出酸性奶油、干酪、布丁、奶酱、酸奶和功能性奶粉, 丰富了奶制品的品种。

☚ (三) 鲜蛋   (五) 耕牛 ☛
0000959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0:5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