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培育服务载体
7县不断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注重抓好乡、村、屯各级服务组织建设。庄河市已有153个乡镇服务站办起了经济实体,占乡站总数的73%以上,有352个村建立了经济联合社或公司,占总村数的95%以上;有158个组(屯)创办了生产服务社,解决了一家一户办不了和办不好的问题;全市已建起农民技术协会、研究会等民间服务组织235个。北宁市成立了畜牧产品销售中心、蔬菜办等12个服务部门;各乡镇成立了庄稼医院,粮食蔬菜良种培育基地等部门共267个;各村组织了种植业、养殖业研究会、技术协会共900多个。
在7个农业产业化示范县的带动下,通过全省上下的努力,辽宁农业产业化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
❶以七大主导产业为框架的农业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现已初步形成了“六带四区”的格局,即从辽北到辽西绵延近千里的玉米带,境内101和102国道两侧的两个反季节蔬菜生产带,辽南和辽西的两大水果生产带,长达2 100多公里的集开发、养殖、捕捞于一体的沿海水产品生产带,以及遍及9县7区的辽东林木土特产品区、中部地区面积达40万公顷的水稻生产区和以辽北与辽西为代表的畜牧业生产区,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到1997年,全省已初步形成粮食、畜牧、水果、蔬菜、林木和土特产等七大主导产业体系,建成各类农业商品基地145个。这些基地带动农户225万户,占全省总农户的34.2%;连接种植面积166.7万公顷,占全省耕地面积的50%;畜禽饲养量6.7亿多头(只),占全省畜禽饲养量的70%以上。
❷以加工、销售、贮藏和服务为重点的农业产业化龙头项目初步形成群体规模。初步统计,到1997年,全省各类农副产品加工、贮藏、销售企业已发展到5 200多家,其中较大型粮油加工业企业已发展到300多家,年单班加工能力达到280多万吨;饲料加工企业近230万吨;具有一定规模的肉牛屠宰加工企业30多家(其中万头以上肉牛加工企业4个),年加工牛肉10万吨;年加工百万只以上的肉鸡链条62个,加工鸡肉13万吨,10万头以上肉猪深加工企业8个;水产品加工企业270多家,年加工能力86万吨;较大型林木加工企业发展到60多家,年加工木材200多万立方米;1 000吨以上水果贮藏库发展到100多个,全省贮藏能力达70多万吨,水果加工能力近40多万吨;中药生产企业50多家。此外,以脱水菜、速冻菜、盐渍菜为主的蔬菜加工业和以柞蚕、人参、鹿茸、沙棘、山杏、山野菜为主的特产加工企业也已起步,正在形成新的加工能力。
❸农产品市场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几年来,省重点抓了粮食、蔬菜、畜产品、水产品、水果和林木等6大类18个批发市场的改、新建工作。到1997年,全省城乡集贸市场已发展到2 800多处,其中专业市场795处,占市场总数的28.3%。一批有影响的专业批发市场正在形成,如海城西柳服装和南台箱包、沈阳中国鞋城、辽阳佟二堡、鞍山旧堡水果、北宁窟窿台和北票庄头营蔬菜等大市场,基本上形成了以大型批发市场为主体、农贸市场为骨干、集市贸易为补充的市场流通网络。全省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建设也有了较大发展。1997年,全省有2/3的市、县农业技术推广设施得到了改善,70%的乡镇达到“四库一室一门市”标准,初步形成了为农业产业化服务的技术推广和良种繁育体系。乡镇的各类站所、专业化公司、社区性合作组织和农民自己创办的各种协会,也兴办起来。产业化的服务体系现出雏形。此外,利益合作机制开始发挥作用。到1997年建立不同形式合同、契约关系的农业产业化组织达1 000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