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四) 农村第二产业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四) 农村第二产业 (四) 农村第二产业朝阳区的农村工业萌芽于50年代,当时只是畜力大车修造、农具打制的手工作坊。到今天,已有40多年的发展历史。1958—1978年为起步阶段;1979—1984年为发展阶段;1984—1988年为快速发展阶段。1989年以来,乡镇工业在市场的选择过程中,在优胜劣汰的环境中进行调整、整顿、改造、提高,进入了上规模、上水平的稳步发展阶段。朝阳区乡镇企业通过深化改革,每个发展阶段都出现了质的飞跃。从发展上看,从外延发展逐步转向内涵发展,从追求数量转向提高质量,从普遍开花转向重点发展;进行产业、行业、产品、组织、技术结构的调整,促进企业上规模、上水平;以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推行承包责任制和明晰产权的股份合作制的改革,促进合资、合作、联营企业的发展。从加强管理全面提高企业素质上看,狠抓了企业升级定级的经营管理,以技术改造为内容的技术管理,以新产品开发为重点的质量管理,重点企业配经济、会计、统计、工程四师的人才管理和推广联供联销的供销管理,落实了技改、星火计划、“双上工程”等各项政策,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1995年,乡镇工业企业总收入50.5亿元,是1980年的4.3倍。乡镇工业在乡镇企业中比重最大,全区分布30余个行业,以五金制品、交通设备、服装、机械、纺织、化工等8个行业为骨干。 ☚ (三) 农业生产 (五) 农村第三产业 ☛ (四) 农村第二产业 (四) 农村第二产业(1)工业。农村1958年开始创办小工业,成立了农机厂、玻璃厂、砂石厂等7家小型企业,从事农机具、玻璃制品、砂石及耐火材料生产。1978年工业企业16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工业迅速发展起来。1990年工业企业100家,工业收入10 115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44%,比1978年增加8.8倍。“八五”期间实施“上规模、上水平、增效益”双上工程,乡、村两级工业向规模化、区域化、集中连片方向发展。初步建成八宝山、八大处、景阳、八角、麻峪5个工业小区,组建国中、治政两大集团公司;形成了轻纺、建材、机电、钢材、化工、食品、工艺、饲料等多行业的工业体系。1995年工业企业123家,其中68家销售收入在100万元以上,13家在500万元以上,8家在1 000万元以上。生产印染布72万米,各式服装34万件,砖瓦214万块,水泥8万吨,预制构件4000立方米,民用锅炉600台(套),各种钢材4 000余吨,各类玩具27万件,食品2 100吨,饲料1.2万吨。1995年农村集体工业总收入40 168万元,占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25.3%,比1985年增加7.9倍,是1978年的39倍。实现工业增加值5 638万元,占农村国内生产总值的31.7%。 ☚ (三) 农业生产 (五) 农村第三产业 ☛ (四) 农村第二产业 (四) 农村第二产业(1)工业。从1958年开始,延庆县陆续建立了一批以国营及集体为主的工业企业,工业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并初步形成了以电缆、建材、食品制造和粮食加工、服装、毛纺织、农机具制造和修理、消防器材为主要行业的工业产业。1995年全县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275个、从业人员1.8万人,其中乡镇工业187个,0.9万人。全县工业总产值10.5亿元(新规定1990年不变价),其中县属工业3.6亿元,乡镇工业3.0亿元,村及村以下3.9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57亿元。工业产值中:粮食加工和食品制造业产值占20.8%、纺织业占20.2%、建材制造业占14.3%、饮料制造业占7.5%、服装制造业占5.7%、医药和医疗器械制造业占3.2%、光学仪器制造业占2.1%。 ☚ (三) 农业生产 (五) 农村第三产业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